/「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江山古代祠堂建筑概述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yumm     时间:2015-01-08 09:52:00    「我要投稿

  江山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1985年,江山计有姓氏402种。而据数年前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曾遍布全市各个乡镇(街道)的众多古代祠堂建筑,尚存139座(处),分别属于周、毛、徐、王、姜、郑、祝、刘、陈、吴、柴、杨、黄、张、何、余、李、汪、宋、傅、项、童、陆、赵、戴、范、翁、宁、胡、江、谢、詹、缪等34个姓氏家族。

  建造年代

  古时,祠堂又称家庙,是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是宗族的象征。

  封建社会,礼教等级森严,建造祠堂只是世家豪族的特权。据文献资料,江山郎峰祝氏祠堂于南宋绍兴廿四年(1154)重建,江山邑前毛氏祠堂重建于明初,然其两祠今均已不存。而直至明代中叶,普通氏族才可兴建祠堂。江山《双溪徐氏宗谱·重建祠堂记》:“明嘉靖九年(1530)始颁行海内,俾士庶皆得立大宗祠专奉始祖神,以尽报本反始之心,以笃尊祖敬宗之意,各族之有祠堂,易改自兹始也。”而类似记载也见于新塘边姜氏等谱牒。

  江山现存139座祠堂建筑中,始建年代较早的有凤林南坞杨氏祠堂的内祠和峡口柴村的柴氏大厅(宗族或族派议事之所,也有祠堂功能)。因为无法找到上述两处祠堂建筑关于其建造年代的确切记载,只能从建筑风格等因素上判定其为明代建筑。

  江山其他祠堂建筑中,茅坂徐氏宗祠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虽然损毁较为严重,但其中堂保存较完整,是研究我市清代中早期建筑的一个标本。新塘边姜氏宗祠之后进也建于清康熙年间,具有较为明显的清代早期建筑风格。而南坞杨氏祠堂的外祠、凤林凤里姜氏祠堂、溪东王氏祠堂等,均建于清乾隆年间,其用材硕大,雕饰繁缛,尽显盛世之象。至于石门泉井周氏宗祠、大陈汪氏宗祠、塘源毛氏宗祠、张村周氏宗祠等江山绝大部分祠堂建筑,大都建于清嘉庆至宣统年间,也就是1796年之后;也有部分祠堂建于民国期间,如张村黄氏宗祠、徐家墩戴氏祠堂等。

  分析江山现存古旧祠堂建筑,其之所以清中期之前较少,原因主要缘于战乱与匪寇的破坏。这一点,从各姓各族家谱记载清晰可知。江山许多建于明代晚期的祠堂,大多在明清朝代更替的战争、清康熙年间三藩之乱、太平天国等战乱中毁于一旦,如泉井周氏宗祠、大陈汪氏宗祠,都是在遭遇兵燹火患后方才重建的。加之江山地处三省交界,匪寇每每利用三不管地带啸聚山林,烧杀抢掠;其毁掉的祠堂,又有张村黄氏宗祠、茅坂徐氏宗祠等。同时我们又发现,一个祠堂建筑中,往往契合着不同时期的建筑构件,如明代的石构件上,经常是清代的木构件,表明旧之祠堂的石构件在重建中得到了再次利用。

  特色风格

  江山的古旧祠堂,总体上呈徽派建造风格。青砖黛瓦,飞檐挑角,四水归堂等徽派建筑中的布局、用材、雕刻、装饰、风格等特点,都在江山祠堂建筑、尤其是宗祠建筑中得到充分体现。

  江山祠堂建筑,基本座北朝南。其平面布局,一般三进两天井,有的中堂两侧厢房还设有小天井。大门外,设月池、照壁。第一进、即门厅,其外侧为歇山顶门楼,重檐飞角,斗拱层叠,大量内容各异的木雕构件罗列其上,显露徽派建筑木雕艺术精华。门厅设戏台,戏台朝内正对中堂,中堂与门厅之间又有天井,而戏台往往向内凸出,有一半位于天井内。戏台上方,亦为歇山顶重檐造型,其内部正中设藻井,上饰彩绘。天井两侧厢房上有阁楼,为古时演戏时女眷观戏之用。中堂是整座祠堂中最为宽敞之处,是议事和举行活动时容纳观众的场所。作为祠堂建筑的中心,中堂往往建得恢弘大气。其梁、柱用材考究,硕大无朋。抬梁、栋(脊檩)上敷施彩绘,有的还以金粉描边,奢华之极。最后一进为后寝,是安放先人灵位之所,其用材与装饰比中堂稍逊。中堂与后寝之间亦为一天井,面积仅为前天井一半大小。前后两天井一般都植桂花松柏,地面以卵石或条石铺地,有的还用不同颜色的卵石拼凑成铜钱、梅花鹿等吉祥图案。两天井左右,各有一拥有特定名称的厢房,后天井两侧,左(东)为“崇德祠”、右(西)为“报功祠”;前天井左(东)为“忠孝(宗贤)祠”,右(西)为“贞节(壸德)祠”,用于供奉本族在功名、道德、忠孝、贞节方面突出的先人与事迹。

  祠堂建筑的用材、雕刻和装饰,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明代及清代早期的建筑,一般用材较大,但造型古朴、装饰简单。清中期以降,由于民间富庶,文化繁荣,建造祠堂时将雕刻、彩绘等装饰艺术运用得淋漓尽致,即便只是支撑立柱的柱础石,也有精美细致的雕刻。我们对比南坞杨氏其内、外两祠的建造风格,可以明显感受到它们的差别。江山祠堂建筑中,还有一个判明年代的显著特征,即清乾隆及之前的建筑,其抬梁式梁架(各堂中部的梁架结构)的立柱顶部有斗拱,檩条不与立柱直接接触,而是架在斗拱之上。乾隆朝之后的建筑,檩条就直接架在立柱上。以茅坂徐氏宗祠(清康熙年间建)、凤里姜氏宗祠(清乾隆年间建)、大陈汪氏宗祠文昌阁(清嘉庆年间建)、卅二都周氏大厅后进(清道光年间建)、大陈汪氏宗祠(清同治年间建)等几个祠堂建筑为例,可进行比较并且得出上述结论。

  祠堂建筑中的装饰,主要有四类题材:一是企盼家族人丁兴旺,子孙繁茂。一般用卷草、松鼠、葡萄、莲子等繁殖能力强,生命力旺盛的内容表达这一愿望。也有“麒麟送子”等民间传说。二是为家族祈福。如“福、禄、寿”三星,福星手抱婴儿,寿星手拿仙桃,禄星腰围玉带,手抱玉如意,意为加官进爵,福禄永享。这方面的内容还大量使用谐音,如蝙蝠代表“福”,鹿指称“禄”,鹿与鹤在一起为“六合(鹿鹤)同春”,瓶插月秀意喻“四季平(瓶)安”,公鸡与牡丹意喻“功(公)名(鸣)富贵”等。三是体现人文追求,价值取向。如二十四孝,文官武将,鱼跃龙门,冰裂纹(寒窗苦读之喻)等。四是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如八仙人物、麻姑献寿、和合二仙等。

  类型功用

  江山的祠堂建筑,按功用可分为两种:厅与宗祠。

  “厅”的本义是堂屋,在江山祠堂建筑中被广泛用于小型祭祀场所的命名,如大厅、五房厅、上屋厅、八股厅等。它们都是用于祭祀本支先祖的场所。一个村子里,往往既有厅又有宗祠。因为家族迁居早期,人丁未盛,姑且先造一个小一点的祠堂——厅,用于逢年过节祭拜祖先。平时,也可用于大家庭成员举行红白喜事等活动。时移势迁,这样的厅又可能会有好几个:或是随着家族繁衍,分支越来越多;或是某房某支人多又有实力,或是因为开启祠堂太过费事;于是就另造一个具有一定祠堂功能的“厅”。

  但是,宗祠与厅仍然有着很大的不同。根据江山茅坂徐氏家谱记载,立大宗祠的目的就是“专奉始祖神”,所以宗祠里拜祭的是始祖。这里的始祖应该是个宽泛的概念,宗祠里供奉的除了始迁祖之外,还有本姓氏自古以来的重要人物,包括最近的先人。所以宗祠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动辄上千平方米。另外,宗祠的建造往往倾一族之力,且江山的宗祠大多建于清代中期之后,此时民间财力雄厚,建造便不吝成本,雕梁画栋,而其出众的艺术价值,又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瑰宝。

  反观我国产生于周代的宗庙制度,上古时代原为天子专有的宗庙,至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了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祠堂中又拥有宗子(主祭)、宗长(管理全族事务者)、宗正、宗直等,祠堂方才陆续普及于民间,成为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体现出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

  而具体到民间,为什么要营造祠堂,存留在谱牒中的解释是:栖先灵、奉祭祀、叙昭穆、敦族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于安放、祭祀先人灵位,用于教育后代长幼有序、同族和睦。这是旧时祠堂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除此之外,宗祠还是旧时宗族小社会举行家族内各种仪式,处理家族事务,执行家法审判和教育的场所,是家族培养人才的学校;因宗祠大多又建有戏台,祠堂又是宗族的公共娱乐场所。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余明明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