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张金水和他的桥--读《影记江山桥》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yumm     时间:2014-08-27 09:14:54    「我要投稿

  金水与我初中同班、高中同校,他高中毕业后当农民一当就是十年,后来招干进入家乡的基层政府工作,还担任了乡镇的主要领导。

  但我不明白的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怎么就对人们熟视无睹的桥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乃至要为江山的桥梁拍照编书?

  他开始向我娓娓道出他的“桥的情结”,他的妻子在一旁为我们沏茶续水,且听且笑。

  金水自小生活在江山南部的仙霞山区。仙霞山脉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其间有万千条小溪和时干时湿的沟壑,汇聚成成百上千条江河港溪,像血脉一样遍布江山大地。河流养育了沿岸的居民,但也造成了交通不便的困境。早些年山区的河沟大多没有桥梁,人们在山洪暴发或者涉水过河时被河水冲走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金水的家在长台溪边,他到镇里读小学,天天都要涉水过河。冬天蹚过刺骨冷水的情景更是令他终身难忘。平时在山区走动,他需要牢记哪里有桥哪里没有桥。每当涉水过河或者踩着石头跳过山涧时,他都会想,要是这里有座桥该多好。山区农村交通不便的生活,让金水自小就有了爱桥的情结。直到现在,他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过清湖浮桥时喜悦而害怕的感觉。

  参加工作后,他又参与了建造长台镇厚隆大桥和敖村大桥的工程。退休后,住家旁边正在造桥,他一天要去看好几趟,有一次,因为路上结冰,他还摔伤了腿。

  金水爱好摄影,工作时就拍摄、收集了为数不少的关于桥梁的照片。退休以后,他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与桥有关的照片,继而萌发了编一本江山桥梁大全的书的念头。由此,金水拍桥的兴趣便一发而不可收。集数十年执着于一功,才有了眼前的这本书。

  老同学之间本无需客套地恭维,但对这位张金水,我必须刮目相看。

  他居然能在退休以后接连出版了三本书——这让我想起了美国的摩西奶奶,她77岁开始学画画,80岁开画展便轰动华盛顿。此后20年,她成了美国最著名、最多产的画家。正如摩西奶奶在100岁时所说:“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由此看来,老年人的励志也可以很给力。

  金水的成功给老人们的启示是:人到底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并没有明确规定。如果我们想做,就从现在开始。

  为桥拍照这件事,耗时、费力、劳神、花钱,只有支出而无收益。我问他妻子支不支持,她笑;再问,她说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但是,她哪有不支持?她也心疼老头!要不然,金水去拍桥,或走路、或乘车、或骑自行车,风里雨里,酷暑寒冬,她怎么会都尽量陪着去呢?显然,桥是他们共同的“孩子”。

  《影记江山桥》,虽然不能说已经囊括了江山的全部桥梁,但至少可以说是绝大部分了。我数了数,其中有照片、有文字记载的桥就有602座。

  家乡的这些桥占据了张金水的心。而在拍桥的同时,退休老人张金水的心中,还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这座桥属于张金水,是他的“金水”桥。有该书收录的诗人姜寒松的诗《咏桥》为证:

  车驰人走去来频,

  越水跨山全仗君。

  筑座心桥连百姓,

  天涯万里众为邻。

  老有所乐,乐在其中,这是一座通向晚年幸福健康的桥。当初,金水也像许多退休老人一样,被多种老年病缠身。但自从迷恋上拍摄桥梁照片以后,他的生活有了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奔头,他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十分精彩。经常奔走于山野、出没于田间的辛劳,反而让身体得到了锻炼,原来的高血压、冠心病等顽疾也离他而去。

  老有所为,为在奉献,这是一座旨在奉献家乡的桥。在金水身上,“爱国爱家乡”不是一句空话。爱吾国之江山,必先爱吾邑之江山。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拍好每一张家乡桥梁的照片,是他最大的心愿。金水用自己的艰辛付出,为家乡奉献了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这是真正的发挥余热,他提供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成功范例。

  老有所系,系在梦想,这是一座让人梦想成真的桥。青少年时期,金水就有了拍遍江山桥的梦想。工作时,囿于条件所限,他无法办到;现在,时间、精力、经济条件俱备,为他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可能。看到自己所拍的一张张照片、写下的一段段文字,终于凝结成一本像模像样的书;梦想终于成真,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能够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转化为历史资料留给后人,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形式。

  《影记江山桥》,厚厚的401页,绝大部分是彩印,这样的成本对于一个退休老人而言,应该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他真的无怨无悔吗?

  我问他:你说花这个钱值不值?

  金水答:值!

  我说:很值!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余明明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