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云中谁寄锦书来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xull     时间:2014-02-26 11:20:18    「我要投稿

  父亲踏进天国已十年,每当想起先父,与书信有关的种种往事,就像潮水冲决堤岸,涌上心头,促我自省,使我悔恨。虽然我想痛改前非已为时过晚,但我想把对书信的重新认识和感悟记录下来,或可告慰祖父和父亲的在天之灵,请求得到他们的原谅和保佑。

  像我父母这样踏出校门就远离家乡到外地工作的人,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往往要数年才能回家乡一次,他们完全依靠书信来传递信息,来了解家乡及亲人们的种种情况,并以此来维系对故乡的感情。

  祖母接到信,总是喜在眉头憾在心头。常常抚摸着信封对我说:“奶奶是瞎眼老虎,这信嘛,看看是明的,摸摸是平的。奶奶这一辈子是睁眼瞎子,真可怜哦。”祖母对我寄予厚望,常常教导我要好好读书,只有把书读好才会有出息,又说读好书才能帮奶奶读信和写信。但当时自己是个不懂事的顽童,不能理解祖母的一片苦心。

  其实我的祖父就擅长写信。他是本县城一位民国的公务员,解放后失了业,除了四处打零工之外,在刮风、下雨、下雪的日子里,祖父就坐在周家大厅大厢房西窗下读书写字。常有识字少的大嫂、大爷、老奶奶上门请祖父替他们读信和写信,主要以代写家信为最多。祖父倾听委托人的口述,不时也给予提示启发,听完后就提笔疾书。祖父历来用毛笔直行写信,一辈子不用硬笔。祖父的那点本事我没能继承下来,没有写出一封让自己满意的信,更不要说让收信人觉得有保留欣赏之价值了。

  幸亏,这个世界如今不爱写信,不会写信实在是大有人在,所以我并不觉得孤单。更何况科学技术发达,今非昔比。如今家家有电话,人人有手机,甚至可以在网上面对面交谈。书信变得可有可无,于是渐渐从百姓日常生活中退隐了。但书信是决不会消亡的。有些时候,为了慎重起见仍须写信。比如求职信、感谢信、申请书、商借、慰藉、唁信等等,还是以提笔写信最为得体,能见真情实意。这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所无法取代的。书信才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试金石,也是一个人性情的自然流露,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之说。

  我记得若干年前一个秋雨绵绵的下午,我闲居无事,就靠在床背上随意取出一本书来读。此书名为《求阙斋随笔》,谁知我一翻就看到与书信有关的一节:“夜接周中堂之子文翕谢余赙仪之信,别字甚多,字迹恶劣不堪,大抵门客为之,主人全未寓目。闻周少君平日眼孔甚高,口好雌黄,而丧事潦草如此,殊为可叹……。”这一段话固然是批评一百多年前的周少君,与我显然毫无相干,但病根却有相同之处。所以就像被人狠狠抽了两个耳光,脸上热辣辣的。又如有芒刺在背。

  自从我读了曾国藩的《求阙斋随笔》,对于写信的认识和态度有所改变,当时颇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念头,可惜只剩秉烛之光,文化基础又太浅,字又写得极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状况决不是短期内所能改观。那该怎么办呢?我想写信首先要用诚恳的态度,朴实的语言把话讲明白,我认为写信用不着为显示自己的才华而天花乱坠,废话连篇,能实事求是表情达意就实现了一封书信的基本目的。尽管如此,写好一封信我也感到极为不易,因之是尽量藏拙少写为妙,但有的信还是不可不写。有一次我给一位书法家文友写信,向他请教一个问题。为了表示对收信人的敬重,这封信是用毛笔写在长长的色宣上,成为一条长卷,写好之后钤上启首章和名章。这几方端庄小印乃江城一位老艺人所刻,钤在信上颇像丑女额头上的一点胭脂。这是我首次用毛笔向外面写信,寄出之后,内心总惴惴不安,生怕见笑。谁知那位文友还赞扬信写得不错,很不错,字还可写得再大胆一点。并对我进行了一番指导与鼓励,使我大受鼓舞。由此可见,对于写信而言,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只要把“认真”二字放在心头,尽管写得不够好,只要能把话说清楚,收信人也是会包涵的,因此不必自暴自弃,可以大胆实践。

  我收到父亲最后一封来信是2002年11月25日上午8时,我永远铭记这个时间。当时,我要赶去上班,并没把信拆开,上午十时才与父亲通话,父亲知道我已收到信件极其兴奋,滔滔不绝地跟我讲了许多话,我字字句句都听清楚,谁知下午五时就得到父亲突然去世的噩耗。我捧读父亲手泽痛哭失声,这一生一世的父女之情都浓缩在这封长信上,父亲在他人生最后的日子里还满怀着对我的关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并终于原谅了我的不孝与平庸。

  这一辈子漫长的路程中,我与父亲的交流以书信始书信终,这封沉甸甸的信有近万字,父亲为写这封信耗去两个月的心血。古人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如今这太平世界,这封家书的价值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这样清寂幽美的意境里读信,不管是谁寄来的信札,也不论它带给你的是喜是忧,如今都是越来越稀少了,越来越珍贵了。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徐丽兰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