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记忆中的祠堂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xull     时间:2014-02-19 09:52:11    「我要投稿

  童年记忆中的横渡邵氏祠堂,如梦幻里的夜明珠、晨空中的启明星,在我心灵湖面上熠熠闪烁。那宏伟之势,庄严之感,无不令人赞叹不已。那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建筑,无不彰显着家族文化。它凝聚先祖的心血,贯注先辈的智慧,是邵氏后人的精神家园。

  村前一条公路,蜿蜒奔走在深山丘陵间,祠堂位于村西,坐北朝南依山而筑;另一座古老又气派的私宅,坐东朝西而建,角尺状围成一个广场;左右民舍紧邻,与之遥相对应的群山间,一片肥沃梯田和一条汩汩溪水,映衬着巍巍的祠堂。这座祠堂,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日夜不知疲倦地关注着他的子孙。对祠堂的敬仰,源于爷爷的故事,爷爷曾告诉我,门匾“理学名家”四个大字,是皇帝的老师邵康节书写的,旧时书生进京赶考,骑马坐车过祠堂,虽不行跪拜之礼,亦须徒步而过,以表崇敬。由于当时年少不识字,后来才知邵康节(邵雍)是宋朝理学大师,而这座祠堂是清朝横渡人邵学成所建,门匾意指邵康节的后裔,或者说书香门第、钟鸣鼎食之家。

  祠堂素有教育兴学功能,却是男丁的专利。解放后改作学校,我才有幸在此上过两年小学,故留在我脑海里的大多是学校的印记。

  祠堂宽三十多丈,长约八十丈,整个祠堂被一个大大的天井,分成前后两厅。从大门进去走在甬道上,直面看到的是天井和后厅。记得天井可容八桌酒席之大,地面用状如课桌面的条形青石板铺成,平整光洁如镜,在那水泥路柏油路闻所未闻的年代,这块青石板地面,便是那时人们心中的一方花岗岩、一块红地毯。课间在此玩些跳绳、踢毽、抓鼠的游戏,热闹非凡。天井两侧各有小厅,东面小厅有扇门,外接三个院落四个厢房,依在这主建筑的东侧,布局得当,典雅别致。

  再上七八级台阶是后厅,可容数千人,四根油亮的粗壮的红木柱,高高地矗立在大厅中央,将后厅划成一个大大的“井”字。两位小同学合抱柱子,要张开双臂脸贴柱面,摸索着才能抓住对方的手。石墩状如鼓,高逾膝,四周似有蟠龙仙竹之纹。后面还有一排三间,每间可容纳六十多人的教室。估计最初设计成,供守祠堂人的用房,两侧门口,各有一方见长的小天井,终年泉水不断,水尤清冽,可作为防火应急之需。

  靠近大门是前厅,只有走进后厅,才能尽观前厅之景。前厅一排三间,东西两室也作为教室,我在西室里读过一年级,记得里面有两根木柱,跟后厅里的柱子一般粗,可惜柱子上,尽是斑驳的墨迹和深深的刀痕,与人齐高处,几乎看不到红漆了。中间一室作甬道,用木板隔成戏台。

  在大厅和天井交接处,两侧各有木楼道,上楼道过围廊才达戏台。围廊可凭栏观戏,让人联想起达官贵人,妻妾成群,围坐桌前品茶赏戏,摇扇吟诗,是何等闲情逸致!这场景在电影里看过,书本上读过。在我的记忆里,宽宽的围廊,全班六十多位同学,列成四队,只占围廊的一个小空间。戏台有精致的更衣室,供演员梳妆打扮,留有后台备演员出场和预演。无论戏台还是围廊,全用木板铺成,我曾上演过《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儿戏,脚踏地板“咚咚咚”的节奏声,正合锣鼓风琴的节拍,非常有趣。

  记忆最深的是随处可见的五彩壁画,尽管那时缺乏欣赏能力,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古文化,但面对飘如仙女,胖如葫芦娃和峨冠博带的人物时,常常浮想联翩。特别是戏台上空的吊顶,一圈大一圈的图案,太阳花似地向外辐射,大红大紫中,似有淡蓝浅黄作点缀,白色衬底,十分好看。身穿一色粗布衣的我,多想拥有这五彩布料做衣裙,穿在身上,该是多么漂亮和幸福呀!

  当我向人说起横渡祠堂的浮雕时,他们羡慕中略带怀疑的目光,似有“月是故乡的圆”的味道,其实他们何曾见过——那花样的窗户,美轮美奂;别致的栏杆,精雕细刻;飞禽走兽,活灵活现;凶神恶煞,栩栩如生;那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的浮雕,蕴意丰富,寄情养性;特别是与真人一般大的柱雕,有露目吐舌的小鬼、有披甲挥戟的战将……似乎唯横渡祠堂独有。我追寻过大陈汪氏祠堂,朝拜过礼贤城隍庙,无论是浮雕还是规模,都无法与横渡邵氏祠堂相比。

  上世纪七十年代,祠堂毁于破“四旧”。后来,原址上盖起了“仝”字型的大会堂,规模比祠堂小得多。今天我登上对面的山,发现原来祠堂正对着这个空阔的山坳。不知其中有无风水之说?不知当年为何没爬上山巅,尽览那座古建筑。现在想来,可能是那小小的独木桥,阻挡了儿时的脚步,又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横渡祠堂的拆除,给横渡人刻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横渡祠堂的消失,给邵氏后人留下了无法挽回的痛楚。记忆中的祠堂,就这样像首悲怆的心酸曲,在老人们心里浅浅低吟;又像个美丽的传说,在孩子们口中悠悠传唱。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徐丽兰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