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峡口,一个遗存“五老”文明的古镇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xull     时间:2014-02-11 10:03:08    「我要投稿

  在日新月异的大变革时代,地处江山南面的峡口镇,今天仍然有一些历史遗存的老街、老巷、老路、老店铺和老手艺。

  历史悠久的峡口镇,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镇域的肩头垄、古城山早就发现有商周时期的文化遗迹。清雍正年间曾经在此设衢州府峡口同知署,俗称衢州二衙门。民国二十八年又设峡口署区,峡口镇属峡口区。解放后至今,峡口行政区域曾经变动峡口乡、峡口公社、峡口管理区、峡口大队、峡口区等,1985年复称峡口镇,现辖原王村乡、三卿口乡、大峦口乡等范围。在镇东边长达1.5公里的峡口老街,紧靠江山港上游的河道,老街两侧是这个千年古镇的核心区,蜘蛛网般的街巷,仍然可见石头建造的老路、木头结构的老屋、木门板的老店铺,还有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多岁高龄的老年人,操持着弹棉花、裁缝、理发等老手艺,留下祖祖辈辈的历史文明印迹。

  过去在广大乡村,弹棉花是一门吃香的手艺,特别在秋冬季节,师傅们这家进那家出,忙得不可开交。现在却很少见上门弹棉花的师傅了。峡口镇上街头67岁的郑洪初,17岁开始弹棉花,整整50年,尽管手艺精巧,却不上门“弹”了,如今守候着临街老店,偶尔为主动上门的客人弹一床棉絮。

  就在弹棉花店的不远处,有一间泥墙屋、木板门的裁缝店,男主人童增水,是三代裁缝世家。他15岁当学徒,如今66岁了,原来老街有16个男裁缝,如今唯一“在职”就他了。看,一位80岁老人定做的一件老式红色唐装棉袄,吸引了青年顾客,还当场试穿了起来。

  在中街1号古老的理发店里,主人王旭福今年70岁,理发手艺好,不仅刮脸刮胡子技术到家,还有独特的高难度技术——刮眼角,当地群众喜欢来店里理发,有时候还要等候哩!

  中街东边有一间矮小的旧木屋,是一家篾匠铺,主人余大州是位有着40多年“工龄”的老篾匠,今年66岁,仍然操持篾刀,为周围农家修修补补竹制品,年收入也有一两万元。

  今年50岁的周汉国已经当了30多年的白铁匠,算是古镇老街的较年轻手艺人。他有一幢楼房,楼上住人,楼下是店面,经营白铁生意,加工新式圆形谷仓、接水管道等。笔者日前路过这里,他正在为福建客户制作300多个冬天烤火的火熜。

  在古镇下街,有一位老木匠,今年80岁,叫王日根,忙着钉木箱子,笔者以为是装柑橘用的,他说是为人定做加工的装碗用箱,1只70元,平均1天约做2只,收入也不错。老王在60多年的木匠生涯中,不知“吃”了多少木头,为人们造了多少房子。如今他虽然年纪已大,但身体依然健康硬朗,仍然不愿丢弃老手艺,就在临街租屋做小工,赚点现钱用用,乐在其中。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徐丽兰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