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古巷悠思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xull     时间:2013-10-09 09:45:26    「我要投稿

  我伫立在巷口,眼光随着小巷的一端走向小巷的那头,足有好几百米长,巷子随着地势的逐渐升高,蜿蜒向前,极富神秘感,终于懂得什么是“小巷深深”。

  这是从诗经中走来的小巷吗?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小巷。我愿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可小巷空空无人,非但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甚至连鸟儿都吝啬得不肯吟唱。

  小巷太静了,静得让你恍惚觉得像在拾起往日的一个梦。

  伸开双臂,指尖恰好能触碰到两边相对而立的民宅,墙壁足有十几米高,一样的墙砖黛瓦。抬头望天,天也如小巷一般狭长,好像姑娘围在脖子上的蓝丝巾一般。我索性像壁虎一样,贴在墙面上,一种凉而不冰的感觉从脸颊而入袭满全身,如玉般温润安妥。

  千年的日光映照着百年的砖瓦,触手可及,温暖沧桑。只有墙上落寞的几根野草,与我相望无语,似曾相识。

  我多想扯开嗓子喊上一句:“喂,是我,你的乡邻,我来啦!你为何如此安静,你为何默不作答?”可终究不敢,我怕惊扰了多少先人的梦。

  脚下踩踏的是形状不同的青砖,多以不太规则的长条形居多,历经百年,早已光滑。蹲下身子,用手触摸,用耳倾听,依稀听见“嘟、嘟、嘟”的声响由远及近,那是裹足的先人们行走的声音吗?抬眼,不禁为自己的臆想笑出了声。那是随行一位年近九旬的奶奶,拐杖与地面摩擦的乐章。是啊,青砖铺就的地面在先人们“三寸金莲”的步履中,早已打磨的平整且稳妥,以至于随行的高龄前辈都能走得顺顺当当。

  历史,总在女人饱经磨难的双脚中走向未知。所幸,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不知不觉,走到小巷的深处,最宽处竟能同时并排站立五六个壮汉,团团围坐能容十多余人。小巷深处有文章。边上的一口井宛如大地最深情的眼眸,看世事更迭,不诉离殇。一代代故人远去,唯有井水悠悠依旧。

  面前微风拂过,却再也吹拂不到往昔的脸庞。

  至转弯处,与一三角状的古宅撞个正着。随行的村支书告诉我们,这曾是某个部队的指挥部。很想探头打量这曾让七尺男儿挥斥方遒的热土,可小门紧锁,墙头的野草难以遮挡里面的破败之感。

  历史,总有让我们不忍细读的落寞与沧桑。

  至巷口,我被一阵悠扬的笛声所吸引,寻声而去,一位五六十岁的村民正悠然自得地自娱自乐。丝竹之乐与青砖古宅遥相呼应,那么自然和谐。身旁同事不断提醒我,把这场景用相机定格,我终究没有。我想美的东西有时能心领神会,也已足够,何必硬生生地掠取。就像一路走来,我们逢着每一位村民,她们或洗菜,或捣衣,忙各自活,对我们的造访,有着乡下人鲜有的淡定,这是我最欢喜的。莫非这也是汪氏先人秉承的淡定从容,气定神闲呢!

  不知不觉走到了萃文中学前,这是一幢两层木砖结合的建筑,堪称江山当年的“黄埔军校”。创办人是汪氏后人汪汉滔。这位后人饱学中西文化,曾与当时社会名流沈钧儒、于右任有深入交往。在汪氏名人馆中见到他时,一袭长袍,一副眼镜,温文儒雅,气质神韵不以年代更迭而远去。我不知这位先人为何舍弃繁华都市,抱着自己建学树人的报复风尘仆仆归来?是一次与有识之士深入交谈的灵光闪现,还是怀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强国梦呢?

  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他的带领下,一代代有学之士从古村落走出,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让先人想不到的是,今天就在萃文中学的百米之遥,大陈小学正生机盎然。那些课毕放学归的孩子们,一个个如花蝴蝶般在萃文中学的遗址前蹁跹而过时,可曾想到,若干年后,她们中几许人又将在汪氏名人馆中留下赫赫大名?

  还有今天,汪氏古村落走出去的青年壮士,求学的,经商的,创业的,几年乃至几十年后的今天,又会回馈给留守的老人、留守的古村落一个个怎样的奇迹?

  不得而知了,那就让时间作出回答!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徐丽兰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