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民间雕刻艺人杨春才:化“腐朽”为“神奇”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xull     时间:2013-08-13 09:54:42    「我要投稿

  坐在有些阴暗的平房里,60出头、蓄着山羊胡的民间艺人,手拿一根牛角,小心地雕刻牛角,只见他一刀一刀地刻划着。在外人看来普普通通的一根牛角,经过他的巧手,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他就是四都镇傅筑园村村民杨春才。41年来,他走南闯北,学徒遍布国内外。如今,杨春才家里正在新建一幢三层楼,在未拆完的平房里,堆满了刚从湖南采购来的优质牛角。陈列架上,安放着他不同时期创作的雕刻精品。

  22岁时,杨春才跟随父亲四处奔波,潜心学艺,凭着悟性,他很快掌握了一整套木雕技艺。因潜心钻研,功底日渐厚实,在周边同行中声名鹊起。

  1985年,四都镇党委、政府创办了工艺制品厂,将杨春才请了过来,并把工艺制品厂交由他全权负责。当时厂里有4名木匠、3名油漆工,其余13名雕刻工基本都是杨春才的徒弟,主要生产骨灰盒。“由于镇里的一些老干部和年长的老百姓害怕火葬,时常有人过来阻挠生产,迫于舆论压力,兴办才3年的四都工艺制品厂悄然关闭。”他略带遗憾地说。

  一个偶然机会,一朋友为杨春才介绍了一份去海南省文昌县烟墩经济开发区雕刻的活儿。这是杨春才第一次出远门,他带上了妻儿。这回他又做了老本行——木雕。从设计、雕刻到成型,杨春才一气呵成。“忙的时候,一天要做十三四个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杨春才欣喜地介绍,那时他一天的工资近150元,而在老家一天只有二三十元。

  1990年,考虑到儿子上学问题,他不得不放弃高薪的工作,回到老家,一边雕刻骨灰盒,一边料理农活。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又摆在了眼前:骨灰盒的销路在哪?“除了西藏、青海、台湾等地区外,全国各地的火葬场几乎都跑遍了,设法去推销,但都没找到市场。”杨春才回忆道,有段时间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可东西仍没销出去,只能每天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便宜的快餐。

  1991年,杨春才到江山艺雕厂工作,凭借丰富的木雕经验,杨春才很快掌握了砚台的雕刻技术,这一干又是五年。

  2006年,杨春才远赴非洲,在尼日利亚罗保投资公司开始了雕刻创作。“公司很大,什么都做,我当时主要负责梳妆台、首饰盒等物品的精雕细刻,连刻刀都是我自己设计的,非常过瘾。”杨春才自信地介绍,当时不仅要忙于雕刻,还要带10多名徒弟。“在国外太辛苦了,一年回不了一趟家,思乡之情强烈。”说起在外的艰辛,杨春才觉得亏欠妻子太多。

  2008年,回国后的杨春才信心倍增,一发不可收,不断摸索,又与牛角“结缘”,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创作之路。从设计、做造型、打磨、抛光到雕刻成型,都是他一人操办,他雕出了诸如“展翅雄鹰”、“连年有鱼”等艺术精品。他的作品,用朋友们的话说,就是“雕啥像啥”。

  如今,杨春才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雕刻技艺,并注册登记了“江山市杨氏年华雕刻工艺品厂”。“我希望把雕刻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还想把产品放到网上销售。”杨春才满怀憧憬地说。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徐丽兰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