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梅泉书院寻踪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xull     时间:2013-07-12 09:47:59    「我要投稿

  沿着周氏先贤的足迹,在暮春的一个早晨,我一步步向梅泉走去。我要用踏实的作风,诚恳的态度来洗刷自己的无知。我认真阅读从漫长历史缝隙中留下的关于梅泉的信息,它们像混沌天幕中散落的吉光片羽,指引我摸索着走进历史的隧道。

  我曾无数次举笔想写下周氏前辈与梅泉朝夕相处,以山水为依托,以梅花为逸友,以诗书遣情怀,以育英才为使命的朝朝暮暮。只可惜终因腹笥甚薄而落笔无文。

  江阳西山林丘逶迤,芳涧潺潺,兼有美泉三穴,缀落期间,越增其秀色为胜景,人文因之而荟萃。

  梅泉在古城之南端,原通化门外。朝西走过铁路,顺小路往西南走至鳌峰下,沿石蹬曲折往下走几十步方可探见梅泉,鳌峰本地人称为公鸡石尖,乃西山最高点,与南屏虎山遥相对峙。此处峰高林茂,别有洞天,伴有种种神话流传,颇有奇趣。与另外两个名泉雪泉、须女泉相比,梅泉离市井较远,虽芳名远播,但藏得较为隐蔽,所以至今周围自然景观尚未遭到大的破坏,此乃梅泉之福祉。

  据说近几年来梅泉之水渐涸,至此洗衣汲水之人稀少,加之草木茂盛遮蔽路径反而更添幽趣。虽然梅花无踪,所幸梅泉近旁有修竹千竿,直指云天,疏枝密叶,清气通神。泉边有一块雪白的“梅泉石刻”纪念碑,突兀而触目,无法与周围景色相融合,颇为怪异。

  据《须上周氏家乘》记载,周氏辛一房審三教授公讳景明字次说,是乔迁梅泉始祖。他在宋神宗时曾任通好使,与五坦周氏御史正介公同朝为官。正介公讳颖字伯坚号东溪。神宗三年庚戌登叶祖洽榜赐进士第五名,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公同居京师意气相投兼属同宗,遂成莫逆之交。

  后来两人又都因为性格耿直,忠言直谏而得罪权贵,正介公因谏阻青苗法而被贬谪,回须江幽居。次说公本人居梅泉时间并不长,后又官复原职而殁于任上。朝廷以恤典进其裔孙庆十二公为朝奉大夫。

  審三教授公去世后,他的儿子亚卿把父母同葬于西山梅泉。亚卿初仕五经博士,后续任太常博士,曾手定《易象春秋经义》。博士公去世后,也同样夫妇合葬于梅泉。康熙《江山县志》载:博士周亚卿墓,在梅泉。可知在清初其墓尚存。

  博士公去世后,其子庆十二朝奉公当时在广州任职,父亲去世,解职丁忧守墓。他曾在此期间回故乡湖南道县探亲。返朝后因世道混乱,乃弃官回江山旧居,与他儿子广东提举丙吉公一同隐居于梅泉。

  据吴澄《梅泉书院记》上说:梅泉之名实因隐居丙吉周公而得名。丙吉公随同他父亲庆十二公,选择“梅泉”这块宝地而隐居。此时,历史的步伐已迈进了元代。当时有许多士子都选择了弃官隐居山林的生存方式。他们一边钻研学术,一边教授学生,一边潜心经史,一边修心养性。据吴澄先生说,丙吉公能继承次说公家风,沉潜经史,谢绝纷华,惟以洁身自娱。

  当年丙吉公住宅周围山林泉石之气象又与今日大不相同。先生所居室右,有奇石高丈余,瀑布悬空,琴泉呼应。西面芳涧而上,奇岩秀石,起伏于幽岩藓草之间,而泉声泠泠,出于其下。周公爱斯清泉,结庐于旁,为讲学地。又植古梅数十本,横斜泉上,名之曰梅泉。

  当时自远方来求学者,上通闽楚,下递吴越,担簦戾止,所居儿不能容。以此可知,当时虽然没有电视网络,没有四处宣传的广告。但梅泉书院的芳名仍然不胫而走,社会影响力不断向四边辐射,直至求学者人满为患。

  此时,丙吉公的贤嗣宝公也能绍衣厥考,自分讲席。一日,宝公对父亲说:培养人才,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很重要,如今屋舍旁边的空地还很多,何不扩建成书院。丙吉公十分赞同。于是招聚工匠,准备施工材料,铲除杂草,清理积秽。以泉石的自然之势而建造轩亭。而且在其中点缀花卉,疏通池沼,几个月后,书院就建成了。

  据吴澄先生所见,中设讲堂,奉先圣及诸贤牌位,尊崇先贤的道德风范,旁列濂溪周子,表示谨遵家法,学有渊源。又旁列两室,右储书史,以示正业;左列琴瑟,供游艺也。庭蓄芳草,间以异卉,药栏花径,曲折盘旋,由左而东,别营小轩,前对灵山,后倚峭石,广深仅二丈余,中悬无极太极之图。额之曰:稽古轩,是丙吉公退居游息之所。由堂右而西,别构治心斋,是为弟子们讲学问难明道解惑之所。先生常说:“千古圣贤事业,无过论治心为上。”另外又有“嘉鱼”屋广不过三楹,高不过丈余。而下临芳池,俯瞰奇石。其下二三丈许,又有半月之池,池中特起奇石。这道瞩目的自然景观,我们今日已经看不到了。自月池而西,鱼梁横涧,径达梅泉之畔。

  以此为蓝本,“梅泉书院”的大致方位我们是可以知道的。本来周家已经种植了许多梅花,趁此扩建之机,又种了数十株,而且不夹杂其他的花卉,乃名之曰:“梅泉书院”。书院告成之日,周君率领诸生合奠先圣,举行落成仪式。

  其时,吴澄在京城做官。而“梅泉书院”的名声已经传到京城,连吴澄先生都已经听说了,所以当他回乡顺道路过须江,专门寻访庆十二公的遗迹,正好碰上书院落成之喜。丙吉公就请他举如椽之笔,作华章以记其盛。所以这位当时的文坛儒宗写下了这篇记事详实、文辞典雅的《梅泉书院记》,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资料。

  那么,这位“梅泉书院”的见证者与记录者吴澄先生又是何许人呢?

  吴澄(1249年—1333年)字幼清,是宋元之际的学者。他是江西抚州崇仁人。他无意于功名,而是构建草堂,讲学其中,被人称为草堂先生。元世祖至元间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官国子监丞。英宗时,超迁翰林学士会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谥文正。澄一生以斯文自任,四方之士负笈以从者,不下千数百人,与许衡并为当时儒宗,撰作颇丰。诗文辞华典雅,斐然可观,笔端有灵气浮漾。在《梅泉书院记》中,我们也可以欣赏到他文采斐然而又叙事简明的文风。

  可惜,这样一篇好文章,康熙《江山县志》中竟没有收入,而且在新旧县志中,连“梅泉书院”的名称也没有留下,似乎完全被后人遗忘了。

  据《须上周氏家乘》记载,自辛一房審三教授公始,及长子周亚卿,孙庆十二公,祖孙三代均葬梅泉墓地。以后周氏先辈葬在梅泉的还有很多。以此可见湖南道州营道县之营乐里濂溪周氏,真是钟情于我们江山梅泉这一方丰土吉壤啊。

  那么審三教授次说公与理学开山之宗,濂溪周敦颐又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此文极为关键的一个节点,笔者不敢含糊其辞。

  濂溪先生生于1017年5月5日,初名敦实字茂叔。周氏自汉被封于汝南郡。先生远祖崇昌,唐永康中为廉白二州太守。解印后迁居于宁远县大阳村。裔孙虞宾之中子从远始迁营道,生子智强。智强生五子,长子识,天圣五年王尧臣榜第二甲及第,汀州上杭令;二子铎,三子正皆不仕;四子辅成,大中祥符八年蔡齐榜进士,贺州桂岭令;五子辂,迪功郎。辅成则先生父也。宅边有水萦纡,如青罗带,曰濂溪。晚年寓庐山构书堂,前临溪水,亦名以濂溪,这是他对故乡永久的思念,也是他为官清廉的精神写照。

  那么在智强公的五个儿子中,次说公又是谁的子孙呢?可惜家谱无记载,墓碑也找不到,难以确定。现在反知次说公与茂叔公属于同一个时代人。因为次说与五坦周氏颖公曾同朝为官,并排辈连宗在须上建祠,关系非常密切。而周颖在京城交游极为广泛。周颖的好友如赵抃、李觏、欧阳修、苏轼等人。这些名人同时也是周敦颐的深交,这在史料上都历历可考。正介公周颖生于1010年,周敦颐生于1017年,赵抃生于1008年。赵抃年长周敦颐9岁,又是他的老上级。苏轼最年轻,生于1037年,他在杭州为官时与周敦颐次子焘同事,两人亲如兄弟。周敦颐有两个儿子,长子寿,次子焘。焘一字次元。我推测次说与次元乃堂兄弟,茂叔公敦颐是次说的叔父。但次说又是智强五子两进士中那一位的子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在此不敢妄测。

  以此可见,濂溪派后裔均为湖南道州从远公的子孙。汝南伯周敦颐是他的曾孙。这一派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而且迁居浙江的很多。近代以来,又以绍兴周氏最为优秀。据绍兴《周宗族谱》和《老八房祭簿》记载,鲁迅、周恩来均为湖南道县周氏濂溪一脉的裔孙。

  虽然梅花已沓觅无踪,但六百年后梅泉再续佳话。民国廿五年,在夕阳衰草之中,迎来了县长周心万。据何镛《梅泉碑记》载,周县长认为周氏先人的懿行美德,不可任其湮没无闻。于是命人疏通泉水,砌石成池。他日种梅成林,顿复丙吉公当年旧观。从《梅泉书院记》和《梅泉碑记》这两篇文章来看,须上周氏确实与梅泉有深缘,是无疑的。

  数日前,市书协主席蔡农兄告诉我:市领导现在对文化建设十分重视,准备在梅泉建一所集纪念性、观赏性、实用性相结合的“梅泉山房”,以此推动江山书法篆刻等之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并借此把江山的历史人文融入西山自然景观之中,将使整个西山景区的建设增加文化的含金量。

  这个信息肯定会给有文化志趣的江山市民带来惊喜。我想丙吉公在九泉之下也会竭诚欢迎。真正是世事如棋自更替,山水有情待知音,长江后浪推前浪,梅泉从此不沉寂。

  拙人闻讯在此以手加额之余,还希望不要忘记先贤们对江山文化事业的筚路蓝缕的开拓之功。把原先的两块梅泉碑记重新竖立起来,把疏影横斜的梅花再种起来。以此表达后人对先贤的尊重与怀念;以此展示江山地域文化的丰厚与绵长。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徐丽兰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