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新塘边曾有个“红色兵站”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xull     时间:2013-04-19 08:43:52    「我要投稿

  在江山与玉山交界处,有个叫池头墩的小村庄,你可能不知道,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该村的姜献华家,曾是个接待革命志士仁人的“红色兵站”。

  说起这个池头墩,解放前属新塘边乡,归江山县管辖,但它四周均为玉山县管辖。正是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解放前村里没有一人被抓壮丁,即便是村民的亲戚躲避在村里,也能免遭被抓壮丁之苦。

  姜献华在池头墩建“红色兵站”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生于1914年的姜献华,少时在新塘边嘉湖念高小。1930年开始在杭、沪读书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校组织中华读书会,组织上海市学生界不买卖私货运动联合会,被选为主席。期间,姜献华认识了地下党员黄若顿(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并在他指导下搞学运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还由他在1939年9月介绍入党。八一三事变后,姜献华根据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并介绍龚思远等三位同志离沪,回江山搞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他参加新四军,经曾山介绍到教导队任班长,不幸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中被捕,关进上饶集中营,化名张森。狱中,他把池头墩的特殊地理位置告诉与他单线联系的党组织负责人马六,并对马六说,从集中营逃出的同志,可以先到他老家落脚,然后再返回新四军。马六听了高兴地说,你可以找机会逃出去,到家后要留下,以便日后更好地接待从集中营逃脱的同志。姜献华表示,他回去后一定做好接待工作。1941年6月初的一个月黑之夜,姜献华根据党组织安排,成功地逃出了集中营,回到了老家池头墩。而这时,已有三位难友在狱中党组织的秘密安排下,先期到达了他的家里。

  据考证,从1943年3月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姜献华家住过、得到帮助的有12名同志,他们个个有名有姓。笔者今年农历正月初八在浙江医院采访当年在姜家避难的邓毅生同志(原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长子,皖南事变中被捕)时,他说:“1941年10月底,我们从上饶集中营越狱逃到池头墩,到12月底才离开。姜家一家人待我们真好!在他家住过的集中营越狱难友有12人,拿到路费就走的就记不得名字了,总共有23人。”

  为什么姜献华家能成功地成为我党的一个“红色兵站”呢?笔者经走访了解、查阅资料后认为,除了姜献华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以及他一家人的无私奉献外,还有如下因素:

  1.特殊的地理位置。池头墩归江山管辖(解放后已划入江西省玉山县管辖),却在玉山县辖区中间,有利于应对敌人盘查。加上姜家那时与外界来往通信署名地址为“浙赣铁路线:下镇火车站”,巧妙避开详细地址,给特务侦查带来不便。

  2.特殊的家庭背景。姜献华的父亲姜尚海曾任新塘边乡乡长,献华大哥献瑞任国民党玉山县党部宣传部长等职,二哥献祥是国民党空军大队长,对这样的家庭,特务们不敢轻举妄动。有一天,特务们想进姜家搜查“窝藏共党证据”,姜尚海老人手捧蒋介石参与合影的、其子在国军航空学校毕业的大幅照片,坐着把守大门,特务见状无奈退去。

  3.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大片国土被日寇占领,全国流亡学生很多,而姜家子弟在外读过书的人多,把在家难友称作同学在家避难,符合常情。

  4.姜家的多种经营方式和富裕条件。姜家有能力给难友提供吃住,除种田外,还办水碓榨油坊、石灰窑、蜡烛作坊、商店、小学等,把难友分散安排在这些岗位,起到掩护作用,加上姜家人和长工们配合,特务侦探难。

  姜家“红色兵站”办到何时呢?经查证,1942年日寇占领浙赣期间,姜献华等革命志士在家乡成立了抗日游击队,策划了“道塘伏击战”,毙伤日寇多名。日军撤退后,国民党提出收编游击队,被拒绝。由于目标暴露,姜献华只得解散游击队,掩埋枪支,“红色兵站”也就此结束。但“红色兵站”避免了成功越狱的同志再遭不测,为革命作出的贡献,却永留青史。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徐丽兰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