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与生俱来的“江山基因”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del_user_4405     时间:2012-09-19 07:56:38    「我要投稿

  很多年前,文学圈友人聚会,文友们总是相互勉励一定要写点什么。于是每每我抽空写下一篇散文或别的什么文章,都会到胡韶良面前刺激他一下。那时忙着做广电局长的他总是一副莫测的表情,通常不作正面回答。于是我就有了些许的优越,为自己能不断践诺而心生快意。直到前两年他拿出一本厚厚的《不知天命》。更忽然的转眼又拿出另一本厚厚的《无心栽瓜》。就这一会儿,我突然明白他多年前那莫测表情下的谜底。那“莫测”其实就是一张典型的“江山脸”,谜底就是一股憋着的“江山人的气”。那股气大概的意思是:“你小看吧,小看吧,到时我要你好看。”

  我第一次意识到“江山人”这个概念,是在1986年深秋,那一趟凌晨一点零八分开往江山的列车上。那个凌晨,在杭州火车站候车室,独自回家的我遇到一个在外养蜂的江山人。那女的大约三十多一点吧,很朴素的衣着。我问她:“现在外面社会治安不好,像你们这样走南闯北的,心里不害怕吗?”女的说:“怎么不怕?但我们江山人就是这点好,只要是听到说江山话的人被人打了,大家不管自己有没有力气,都会冲上去一起帮着打。”一股热流从心底直冲鼻尖。那种因乡情而团结,因团结而生侠义,因侠义而生血性,那样一种紧要关头的敢于担当,那样一种无所畏惧和奋不顾身,在她短短的陈述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就那一瞬间,那是第一次,我心里为自己是江山人而感到有一种自豪。

  那个不知名的同乡女子,为我上了一堂很好的乡情教育课,让我体会到了乡情的强大与温暖。多少年过去,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她说的每一个字。每每想起,不由热血澎湃。

  胡韶良由文人出发而入仕途,先做市委报道组组长,后做市委办副主任、市委政研室主任,再做广电局长。先当评论,后做指导,进而付诸实践,直接操刀。特殊的经历,别样的眼光。一路走来,使他评论时,论得比人深,比人透;指导时,指得比人准,比人切;而当自己直接操刀时,只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一起用上,不舞个满场喝彩、上下震动决不罢休。而胡韶良操笔挥毫的三十年,又正值改革开放这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应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那句话,因而入选胡韶良笔下的人物,更多是代表了江山一方形象、铿锵作响的真人物。

  有时我想,若要认识江山人,看胡韶良便知一个大概。若要深入了解江山人,则须看胡韶良的文章。其中篇篇奇文,章章佳句,干净利落,掷地有声,有醍醐灌顶、提神醒脑之功效。江山古时有任武翊卫大制参祝允哲,他上书宋高宗《乞保良将疏》,愿以自己全家七十余口性命为岳飞作保;民国时有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密码的国民党女少将姜毅英;如今有非文化界人士却偏要和文化名流余秋雨较真而“较”出了厚厚一部《问教余秋雨》的吴拯修;有以一个村支书身份却将大陈这个古村落变为“中国村歌发祥地”,将“妈妈那碗大陈面”唱进中央电视台,直至红遍大江南北的汪衍君等等人物。清朝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毛泽东有诗“江山如此多娇”,他们诗中所指当然都是“大江山”。但我们的这个“小江山”,却因了这个名字的影响承袭,民众或多或少都感染了一种“大江山”的胆魄。分析从古至今这些江山人物的基因,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同一种情怀是“家国情怀”;流淌着同一种精神,就是“江山精神”。这种精神植入基因,渗入血液,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宏大的目标,更坚强的决心,也就有更加奋不顾身的勇气。所以,只要目标正确,他们一定比其他人容易获得成功。胡韶良说他自己是“无心栽瓜”,这个“无心”,其实就是“江山基因”的与生俱来。

  的确,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江山基因”使胡韶良成就了《无心栽瓜》这部具有鲜明特色的散文集。全书近八十篇散文作品,散发着作者对人对事对情对理较真较劲的秉性;无论篇幅的长短,无论写人叙事、写景抒情,都强烈追求一个“真”字。作为一个江山人,作者长期生活在这座小城,却能以求真之心独视自然、社会、人生的大境界大舞台,从真叙写不同时期的真人真事,从真抒发具有时代气息的真情实感,出浅入深,反朴还淳,以小博大,以真感人,的确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感谢祖先,给我们的故乡取了这么好的名字。

  感谢韶良,让我对我的故乡“江山”这个词有了更深刻而清晰的认识。

  是以为序。

  (注:作者为胡韶良散文集《无心栽瓜》序)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郑小林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