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等待揭开神秘面纱的千年古村落——张村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del_user_4405     时间:2012-09-04 08:15:47    「我要投稿

 

村落中的古建筑群
毛氏节孝牌坊
黄氏宗祠匾额及“九狮戏球”雕刻
村东头的“独秀峰”
  被称为古村落的农村聚落,大多由一个或几个庞大的家族组成,村落里有创业始祖的传说、有家族兴衰的记载,有祖上的遗训祖规。这些历史记载及古村落的规划布局、建筑风貌、楹联碑记,甚至村名、街名,无不文情脉脉,深深遗存着古代历史的印迹,贯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脉络。

  江山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采独特,博大精深。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千年历史的传承和延续,诞生了被誉为“文化飞地”的千年古镇廿八都和“地呈灵秀甲一方”孕育一代伟人的清漾村。但还有一个史载千年,古迹随处可见,古代文武名将辈出,民俗浓郁独特,民风善良纯朴的古村落,仍然“静养深闺人未识”。她没有着力去渲染张扬,其敦厚典雅的文化遗产仍未掀开神秘的面纱,需要人们拂去泥土始见金,这就是深藏在大山内的千年古村落——张村。

  一、环境宜人的村落格局

  张村落位于江山市东南部、重峦叠嶂延绵不断的仙霞岭山脉,离江山市区25公里,现为江山市张村乡政府所在地。整个古村落主要聚居黄、周两大姓,以及张、柴、陈等姓氏。

  张村之命名别有深意。古代因山坑溪滩长满茂密的黄荆树,初名黄荆滩。唐天祐三年(906年),始祖张德名(890~969年)“随父贸易江山秀峰,乐其土俗,遂自草坪(注:衢州常山)迁徙秀峰张村而占籍焉”。至此,黄荆滩因张氏先人迁居而改称为“张村”。又据传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皇上朱厚照游览此地,见村东头一山峰,高四五十丈,峻峭秀丽,挺拔奇异,秀色为诸峰之最,乃御名为“独秀峰”,故民间又将张村尊称为“秀峰”。 

  张村古村落自然风光秀丽,基址规划讲究,人文古迹众多,体现着古人无穷的智慧。

  优美的自然环境 张村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她背靠海拔1339米的太阳山,四周群山环抱,峙耸绵延,十几座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险峰峻岭,连亘数十里,如屏如障,将张村紧紧地围成一圈,无论从长台镇进张村,还是从塘源口乡出张村,一路峰峦叠翠,古木葱茏,山连着山,岭连着岭,疑无出路,惊无退路。只有沿着公路或古道,曲折盘旋来到村口,才豁然开朗,视野宽阔,一个较大的村庄呈现在眼前,给您一个惊喜,一个感叹。

  村东北、村东南有荷塘溪、箬坑溪、秀地美溪3条小溪弯弯曲曲、从从容容沿村庄汩汩流去,并在村西口汇合,形成大溪,向西奔流。溪水清澈见底,河石大若磨盘,小似鹅卵,扁扁圆圆,参参差差,百态千姿,异彩纷呈。大溪两岸,或幽幽古道,或葱葱山林,或点点农舍,一片桃源风光。

  张村古村落周围有形态逼真的雌雄山、大小尖山、荷叶山、笔架山、蜈蚣山等;有千奇百怪的上仙岩、下仙岩、狮岩、象鼻岩等;有鬼斧神工的锣鼓石、棋盘石、鸡公石、蛤蟆石等;还有明清时期盛传的狮象把门、莲花出水、溪水西流、土城烽火、书院琴声、文笔插天,鼓石闹台、叠石烟雨等八大景点。

  和谐的村落布局 古人在选择聚居位置时,往往认为蕴藏山水之“气”的地方是最理想的。其基本原则是,山峦要由远及近以构成“聚气”、“藏气”的目的,有水的流动形成“气”的运动和发展,建筑基址要处在山水环抱的中央地势平坦而有一定的坡度。

  张村紧靠北山、东有独秀峰、南有莲花山,穿村而过的荷塘溪将全村一分为二。村西口是三溪交汇处,相传古时村人以为水口太过空旷难以聚财,因此村人一夜之间堆土石为山,以此假山让河水绕其麓而流。村落建筑顺应地势,从北山底开始,沿荷塘溪两边发展。村中民居、宗祠、寺庙、桥、亭、阁、牌坊、人工铺砌而成的路、沟渠等人工形态一应俱全,村庄形态优美,形成了层次丰富却又不失条理的村落空间。故张村依山傍水、地势高爽、朝向良好、避开自然灾害、利于生产生活。张村历史上虽有数次外敌入侵,扰乱了人们的平静,但很快就恢复了原有的安稳生活,总体上可称在安逸中休养生息,平稳中逐步发展。

  二、渊源深厚的历史文化

  唐宋以来,张村盛行“耕不至富、读可荣身”的耕读之风,陆续涌现出一批励精创业、崇文尚武的优秀人才,其中文武进士8名,武状元1名,提督1名,总兵2名,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村里还积淀和传承着深厚、独特的民俗文化。

  声名远播的“三张”、“四进士” 作为最早迁居张村的张氏族人,以“忠孝吾家之宝,经史吾家之田”为祖训,持家则勤俭朴素,力求光大祖业,读书则刻苦奋发,融通经史,其间孕育了众多的人才。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1190年)张氏先后出现了张公彦、张恪、张恢、张符四位进士,“喧赫一时”?譻?訛。张恪和张恢为兄弟,张恪“赋性英敏,博通古今,工书史,善诗赋”?譼?訛。张恢“貌古醕朴,笃实好学。时以诗赋名,每为乡丈所称许”?譽?訛。兄弟皆登进士,兄被当朝任为著作郎,弟任太学正。张恪、张恢和三弟张恒并称“三张”,当时“声名啧啧”,甚得时人推崇。晚年,张恪、张恢两兄弟在张村独秀峰西麓建办了“集义书院”,“教授乡族之子弟”,周围众多村人慕名而至。一度时期,“集义书院”书声琅琅,翰墨飘香,名文迭出,红红火火?譾?訛,远近闻名,以至秀峰又被称之为“为文成里”,其效可谓大矣。

  除张氏外,张村各大宗族也开展了多样的族学教育,培育了大量英才,有周希任、黄序镛、黄允洙、周序唐、周开岐、周廷望、张庠、张仁炳等,他们均奋力自修、笃行忠信、恪守礼义,或以学行称,或以治才称,或以诗文名世,极大地促进了古代张村文化教育的发展。

  练武成风,武将辈出 山川地理、风俗人情等因素的影响造就了江山人的尚武精神与朴直性格,所谓“民风强悍,废功名,争进取……进士、举人、贡生、生员,皆为乡党所重视,应武试者尤多,武进士、武举人,连绵科第,他郡县望尘莫及。以故学技击、练刀叉棍棒者,十人而九”?譿?訛。江山人的尚武精神在张村人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地势险要、流寇出没等因素推动了张村的练武之风,于是张村“历代武官辈出”,尤令人感慨的有黄氏中的黄大谋、黄大观、黄瑞三名武将。

  黄大谋为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科武进士,曾先后任泰宁镇、温州镇、韶南镇总兵和广东提督。任职期间政绩突出,得到士兵与百姓的拥戴,并得到皇帝赏赐。因此,黄大谋一生,多次升迁,“由侍卫历官军门,赏戴花翎”。黄大谋不仅武艺高超,而且工诗词,擅书法,是一个“文事可经国,武略可定邦”的儒将。当时大学士董诰称黄大谋“不徒有治才,兼工诗字”,皇帝“益喜”。由此不仅可以看出黄大谋在诗字、武功、治才等多方面的才略,而且也可以看出他在朝廷官员心目中的影响。?讀?訛

  黄大观为黄大谋之胞弟,黄瑞之父,太学生,曾任贵州石阡府经历,诰封武功大夫,其妻诰授二品夫人。黄大观有子四人:黄瑞、黄玳、黄玢、黄瑨。其中,黄瑞为武状元,黄玳为太学生,黄玢为武进士。

  黄瑞为黄大观长子,自幼好学多问,多臂力,善骑射,武艺超群,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年)恩科会试武状元。成亲王非常赏识黄瑞,赏良马、貂衣和玉如意,授头等侍卫。?讁?訛黄瑞一生经战众多,战绩显赫,历任甘肃乌鲁木齐中营参将、湖南长沙协副将、潼关副戎、宜昌镇总兵等职。

  在短短40多年时间,黄氏一家共出4位进士,其中1位是状元,这是其他家族望尘莫及的。黄氏之外,张村其他姓氏也有习武传统,多有果敢义勇之士,如周梧、周茂、周公瑾、周上进、张安、张成庠等。其中,周上进因为家贫而辍学务农,后弃农而入行伍,由于弓射准、操练精、步伐齐、演习熟,先后任衢标右营枫岭营仙霞关千总等职。其他如周梧、周公瑾、张安、张成庠等皆以勇武技艺闻名,其中多人在抵御敌寇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与视死如归的气概。

  三、特色鲜明的古代建筑

  步入张村,穿街进巷,古建筑、古迹随处可见。张村明清建筑多,村中有两座贞节牌坊、五条古街、二十多条巷弄、六座古亭、九座祠堂、十二幢大厅大堂,秀峰底、北山、黄金滩三个古建筑群分布清楚、布局合理。

  规模恢弘的祠堂建筑 祠堂是宗族的象征,是宗族活动的载体和中心。迁居张村的各氏族为创造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环境,为了在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礼拜祭祀中产生对祖宗对宗族的依附敬畏之情,以显示本宗族荣耀,唤起族人的认同,都不遗余力出重金,务求建造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祠堂。

  在张村,宋末明初以张氏宗祠为最,其规模、档次、质量为江山市前列。此后,周、黄、柴、余、祝、饶、陈等家族也相互攀比,纷纷建造风格不一的祠堂。但因岁月的流逝、战祸的摧残,现较完整留于世人的只有周氏、黄氏宗祠,其它几座或是只有断墙残壁,房屋残缺不全,或是仅剩空空如也的遗址。在历史上,周氏宗祠和黄氏宗祠都几经建造,几经外人焚毁。现在,黄氏宗祠和周氏宗祠均已初步修复,并先后被列为江山市文保单位和浙江省文保单位。

  周氏宗祠和黄氏宗祠选址科学,布局合理,用材讲究,规模宏大。两座祠堂斗拱飞檐,飞阁流丹,雕梁画栋,气势巍峨,令邑人赞叹不绝。现存周氏宗祠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又称“大宗祠”。周氏宗祠位于整个村落的制高点,站在祠前可俯瞰全村景象。宗祠坐北朝南,按地形高低,次第而建。祠堂占地1998平方米,恢宏庄严,端庄轩敞,选材考究,结构严谨。门院、照壁、台阶、门楼、前厅、厢房、前天井、正厅、后天井、后堂、围廊等按中轴线次弟排列,错落有致。门院“大宗祠”三字苍劲有力,前厅有一古戏台,两边厢房为化妆室和休息室,正厅上挂“悼彝堂”堂匾和“清白流馨”牌匾,其匾青底金字,秀润清新。后厅上挂“惠爱公忠”的金字匾,雅致洒脱。据传,此匾是张村周氏太始祖周美公三任刺史时,为官清正,勤奋为民,由唐皇李渊所赏赐。

  黄氏族人于咸丰六年(1856年)将全祠重建,祠堂中、后堂的建筑为明代格式,新建的前堂和门厅为清代格式。祠堂门楼可以说是一块精湛无比的艺术品。她三重飞檐,雕梁画栋,气宇轩昂,十分壮观。上挂族人拔贡黄维屏书写的“黄氏宗祠”,四字苍劲有力。两柱挂对联:“金溪分派家声旧,秀峰聚族世泽长”,意指江山张村黄氏与遂晶金溪黄氏的渊源关系。门楼雕刻以深浅浮雕为主,内容有人物、动物和植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尤其是匾额下方的横梁雕刻,堪称一绝。居中是一轮彩球,中心全部镂空,花纹十分精致。球顶伏一狮,两头又各雕狮四只,左护右拥,呈九狮戏球状。其雕法之精巧、刀功之细腻、布局之合理、形态之逼真、含意之精深,堪为罕见。?輥?輮?訛

  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民居代表和反映的是地方文化,是古村落的精华。张村的古建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占主体地位的是以徽派建筑为主要形式的民居建筑,房屋体形自由而不受程式的束缚,高低错落,虚实相映,朴素而美观,整体组群严整统一,布局灵活。

  从总体上来看,民居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步演变的。明代建筑较为简朴,甚至没有走廊,雕饰也很简单,柱础也为宋式覆盆式柱础。至清朝中后期的建筑则构造上有大改进,平面上一进演化为二进、三进,而且天井宽阔,厅堂宏大,艺术上绘画、雕刻都非常精美。这些建筑大致分布在北山府堂周围。

  村内较有特色的民居有黄瑞故居(状元旧居)和周鋻园宅。黄瑞故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3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八字形大门,门楼有花鸟彩绘,大门前地面用鹅卵石铺砌而成。内有二门厅,前门厅经过一高约1米的六级台阶至第二门厅和正屋。正屋分二部分,东南部分为一进一天井一厢房三开间;西北部分为一进一天井两厢房三开间布局。二天井用青石、鹅卵石铺砌成铜钱图案,三合土地面,明间均为穿斗式六架梁,草龙牛腿六只及花格窗保存良好。黄瑞故居保存完整,建筑布局颇具特色,是研究张村古村落武官文化及民居建筑的标本。

  周鋻园宅是由世居秀峰的国学生周鋻园于清道光末年建造,共占地1亩多,有朱楼、鱼池、书房、走廊、娱乐室、牡丹亭。整体格局参照苏州园林风格设计,典型的前厅后寝,中有天井采光,天井之下是一鱼池。前门为圆形,后厅两侧房全由门隔断,后檐和左右厢房前檐、门窗棂边均雕以飞禽走兽。花园虽小,但玲珑剔透,别具一格。亭池相间,古木掩映,走廊四护,红花绿叶,门窗镂雕,花鸟鱼虫,既表明了昔日主人的显赫身份,又展示了主人的高雅兴致。

  四、古村落保护之思考

  古村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张村作为古村落,有着种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层面的古建筑,又有非物质层面的人生礼仪、岁时节令习俗、民间信仰等。走在张村,我们不仅为山川秀丽而流连,为风俗淳朴而感动,而且为行走之间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而感慨万端。这种气息源于张村深厚历史的积淀,源于张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但由于保护意识缺乏,保护资金不足,以及保护制度不健全,张村不少古建筑被废弃或破败不堪,有的已经面目全非甚至无从寻其踪迹,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逐渐淡漠及失传。所有这些都有待我们去抓紧研究和保护,挖掘其内涵,发挥其价值。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荷载各种历史信息的真实遗存,是保护一段看得见摸得着的老百姓自己的历史。

  (本文作者系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周志雄)

  注①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浙江历史文化专题)《张村古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之部分成果。

  注②《秀峰张氏宗谱·流芳志》,1949年续修本。

  注③《秀峰张氏宗谱》卷一·《新序·秀峰张氏续修宗谱序(黄鼎譔撰)》,1949年续修本。

  注④《秀峰张氏宗谱》卷二·《传·张恪》,1949年续修本。

  注⑤《秀峰张氏宗谱》卷二·《传·张恢》,1949年续修本。

  注⑥戴明桂:《岁月留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注⑦徐映璞:《两浙史事丛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72页。

  注⑧《秀峰黄氏统宗世谱》卷三十四《武显将军行略》。

  注⑨《秀峰黄氏统宗世谱》卷十二·《元房瑛公派德意·黄瑞》,民国辛巳重修本。

  注 ⑩戴明桂:《岁月留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注 ⑾姚静:《走近世遗会:寻访苏州历史遗存——古村落》。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郑小林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