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老家的夏天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del_user_4405     时间:2012-08-15 08:16:57    「我要投稿

  老家上西坑全是巍巍的大山,群山起伏与仙霞山脉相连。那里海拔平均1000米以上,弯弯曲曲又陡峭的山道,距峡口集镇二十公里。曾经那里有四五百号人口,分布居住在四个山坳中。山民们吃的是玉米、番薯,住的是泥墙瓦屋芦苇房,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加松明火。虽然是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但那里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缕缕细风和原原本本的生态气息。这些原汁原味的趣事,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少年时代的夏天,我和一群小伙伴去山溪里捉螃蟹。遇上大螃蟹时,小伙伴们会七手八脚地帮忙,把带有像锯齿一样的两只大脚绑起来然后剥去螃蟹壳,加上食盐烤熟,这香味让我们直流口水。小溪里还有小虾、石斑鱼。在夏天炎热的中午时分,我们把衣服脱光,身子“泡”在水里,虽是烈日当空,但山溪里的水还是凉得让人身上发寒。小伙伴们忙着翻石头找螃蟹、小虾,追抓石斑鱼,还有拨弄着水打水仗的,尽情忘形地玩耍,早把那寒意抛到九霄云外了。正是小时候夏天在溪里玩水,我学会了游泳。 

  老家的夏天,白天夜间温差在10度以上,即便是在“三伏天”的日子里,晚上睡觉也得盖上被子。在烈日炎炎的白天,也有阵阵的凉风,把在劳作中的山农们吹得精神抖擞,倦意随之而消失。山农们的房子大都在名木古树旁,午饭后,我们把家里的竹椅或竹躺椅搬到房屋边的大树底下,躺在竹躺椅上闭上双眼,吹拂着微微的凉风,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仙境般的梦乡里。一个多小时醒来后,又带上柴刀、锄头或铲子,上山干活了。晚上,门前和大树底下更是热闹,忙好家务后的主妇们凑在一起,有交流家务的,有聊着白天的农活的,也有听着长辈在说传说的……这样的场合在晚上九点后才慢慢地“解散”。

  老家是一个行政村,每当要去这个“山高皇帝远”的高山村办事儿时,都会令人们望而生畏。尽管如此,到每年的夏天,不少人都向往着这个峡口镇的“西藏”,去吃正宗的野山菜、野山味,采摘山外没有的花种,尤其向往的是纳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老家三卿口乡并入了峡口镇,乡镇范围扩大了,工作人员也增加了不少,并且有不少的新同事,他们对我老家虽然很陌生,但又觉得在峡口镇工作没到过那“峡口脊梁”,有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遗憾。

  于是同事们选择在夏天峡口墟日的次日进山“避暑”。峡口墟日这天,我托赶墟的乡邻捎了个口信给家人,准备好饭菜。第二天早上七点多钟,我们一行四五人经过十余里“五级公路”后,又徒步翻山越岭二十多里,十一点左右到达了我的老家,同事们见到山溪里清澈见底的水,便迫不及待地踩进冰凉的水里,用毛巾洗脸擦身。妻子早早备好了清一色的农家菜,在凉风习习的陪伴下,让肚子早空的同事们把肚子填得满满的。饭后的休息中,一觉醒来有一个同事感冒了,于是大家才信了山里人的提醒:在山里运动后用凉水急着洗脸擦身,饭后休息没盖好被子,是要感冒的。

  老家的夏天,既那么简单,又那么神奇。如今,那阵阵的山风,只伴随着那茫茫一片的绿荫,在大山里遍地循环吹拂着。它,也仿佛在寻找或等待着主人的到来。主人呢?是因为在十多年前,乡亲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老家,走出山门建起了新家。老家成了白水坑水库的水源头之一,而那一番似有割不断情意的那山那水那风,在我的记忆中无法忘怀。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郑小林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