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走进大陈古祠老街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del_user_6204     时间:2012-07-16 08:24:39    「我要投稿

  祠堂到底有何功能?修缮有何意义?带着疑问,我走进大陈汪氏徽派祠堂。

  出城区西南十公里就是大陈。公路平坦而曲折,两面山峦如两道巍巍的屏障,峡谷中仅有一条公路和两三丈宽的耕田,偶尔也有空旷处,山脚下一条小涧,曲折明灭。山上到处茂林修竹,垂藤草掩。路旁马褂木在微风轻拂下,闪烁着绿绿的嫩叶,一株一株远远地伸开去,绿树下一排红叶石楠,像随意披挂在马褂衣上的一条红飘带。我们行驶在这条绿色长廊里,如同穿越时空隧道,抵达大陈古村,寻找古迹。

  一座在古木参天中依山而筑的古祠,檐牙高啄,钩心斗角。我惊呆了,立时想到中学时读过的《晋祠》。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巍巍然俯视大千,如老者说古,与适才环境宛如隔世;她苍劲古老,淡然恬静,仿佛遗世独立,一副与世无争的姿势。强烈震撼我的心灵,由衷感叹她的磅礴气势;坐落于现代建筑间,又有饱经沧桑,萧然之感。走近细看,一幅幅图案中,有佛祖、山水、草木、还有良田美池。精雕细刻,有的镌刻在横梁上,有的探出墙壁,悬在空中。我又折服古人的独具匠心。每根椽头上,分别有“福、禄、寿、禧”的字样。极细节处,无不流露出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给我浮躁的心灵做了一次最真实的洗礼,注入一份宁静和安祥。

  门前楹联:“派由大坂,族衍须江。”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汪氏第74世孙普贤公,在明朝永乐年间,率妻子邑人,从徽州来此生息繁衍,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让我联想起自己是“武陵人”来到“桃花源”。我倚祠远眺,平畴绿野,阡陌相连,三面环山悄悄地退至天边,看不清她的真实容颜。本以为天气之故,又特意择个晴朗的日子,再次前往,还是迷蒙的烟雾轻轻地涌动,隐隐中可捕捉到山的旋律。幢幢小楼散落在葱郁的古木中,忽隐忽闪地掩映在这片绿海里,从那片绿海中飘来一条碧绿的小溪,绕祠穿街缓缓而去。身临宝地,宛如仙境。不懂地理风水的我,也感受到这祠堂左右皆风水。

  这位工作人员是汪氏后裔,是一位清癯的老者,衣着朴素,一脸和善,他领着我们从西门进入,打开铜锁,推开笨重的木头门,一股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他说:“都是文化人,自己看吧。”

  只见前后两堂,其间有个大大的天井,高朗敞亮;木结构戏台,精小厚重;两边围廊可凭窗观戏,优雅别致。前后堂又用木板隔成两间,前堂第一间墙上有一幅地图,指明祖宗沿此途径来到此地。另一间搭个小戏台,坐在后堂那古典精致的椅子上,隔着天井,领略舞台上那轻歌曼舞,别有一番闲情雅致。后间高高地摆有代代世祖灵位,大小不一的古鼎里,分别插着三支供香,原来那肃穆之感来源于此。从灵位中可以寻到自己的血统,自己的影子,自己的足迹。难怪历来中华民族那么重视祠堂,是因为无论身在天涯,都能寻到自己的根,不失自己是中华儿女。

  四周墙上都是壁画,线条简洁柔美,人物清秀圆润,故事生动自如——善有报从善若流;代偿债阻人鬻妻;晓理义劝贼弃刃……有强烈时代气息和社会背景。每幅画中附有精炼的文字说明,寥寥数语,便使画更加栩栩如生。我读着一则则“之、乎、者。”那位老者说:“识字就是好。”并向我们证实故事中提到的地理位置。更显眼的是两幅“镏金”匾:《资仕规》、《仕进禄》。教育之重视,入仕之众多可见一斑。从《汪氏宗谱》中看到:“子孙入祠堂,当正衣冠,即如祖考在上……若其不肖,当择贤者易子。”缅怀先祖,孝尊长辈,学会做人,鞭策后人上进都有积极的意义。这就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今提倡修缮宗祠的目的。

  祠堂东边是文昌阁,供汪氏后代读书之用。西边有一条寂静的古街,似城里深深的小巷,一条青石板路,连着一座座古贤老宅。我漫步在古街里,抚摸着长有青苔的土墙,慢慢地看,细细地品,生怕漏过一个小插曲,又怕错过一段小情调。在商店前驻足,想象着她的繁荣衰败;在戏台前迷茫,幻想着她的歌台暖响;在阁楼前张望,窄窄的那扇小窗,莫非相亲时,供小姐偷看相公之用乎?……如今却成为我们的旅游之地。苏东坡游赤壁时,“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今游大陈古祠老街,看到一条根脉,源远流长!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江西门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