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石门牌楼底

来源:今日江山    作者:del_user_4407     时间:2011-11-02 09:02:18    「我要投稿

  牌楼是地方做装饰、做门面用的建筑物,多建于地方入口或名胜之处,由两根或四根并列的柱子构成,上面有梁有檐,石头做成(现代有用混凝土仿石浇筑的);但为庆祝用的牌楼是临时用竹、木等搭成的。也就是说如果牌楼是公众的,材料有石头、水泥和竹木等多种,村庄或其它单位可以自行建造。

  牌坊是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是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如功德牌坊、贞节牌坊等,也就是说牌坊是个人的、永久的。因此,牌坊肯定是石头做的。但一定要圣旨到才可建造,即奉旨旌表。但一般人不会这么认真地去区分它,反正形状差不多,叫牌楼顺口些,所以就统称牌楼了。

  古代石门人才辈出,仅明朝名气较大的就有:周任、周积兄弟,毛恺,赵镗四位。

  周任、周积兄弟俩一个中了进士一个考了举人,在石门街上出现了“兄弟登科”的石牌坊。功名牌坊与贞孝牌坊不同,可以跨街建造。

  后来石门街上增加了当过礼、吏、刑三部尚书的毛恺跨街石牌坊。听《清漾毛氏族谱》编委会主任毛旭明说,造牌坊时江山知县余一龙撰文作了碑记,此碑前三四年还在石门一住户门口。

  赵镗于嘉靖廿六年(公元1547年)登进士,曾任南畿学政、顺天府丞、大理寺少卿、佥都御史中丞。于是,石门街上又有了赵镗的跨街功名牌坊。

  从前,石门街两头都是通往外地的“大明官道”,北通衢州,南达福建。街北口有一座明朝前期石门胡达、胡吉捐造的延龄桥,桥面桥栏都呈弧形,显得十分优美。两个桥墩向上游延伸近半米,呈削尖状,起到分掰水流,减轻洪水对桥墩冲击力的作用。其尖端顶部,各有一只巨型鹰嘴石雕,菱形的桥墩状如老鹰的胸脯,弧形的桥栏似老鹰的双翅,整座桥构成了一幅双鹰比翼齐飞的优美图案。同时也体现古人添英豪、镇河妖、盼桥固的心愿。延龄桥头建有一座延龄桥亭,亭子很大,不但可供行人歇脚、乘凉和躲雨,而且客死他乡的石门人可暂厝于此。亭内挂有报警用的大钟,敲起来声音洪亮远播,整个石门地方都可听见。解放初,石门街的儿童们经常爬到亭内的走马楼上敲大钟玩。亭门是圆形的,门顶嵌有大石碑。南门顶的石碑上刻“通衢”两个大字,北门顶的石碑上刻“达福”两字。可惜,这么好的桥亭,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作“四旧”拆掉了。大钟也不知去向,听说是作为废铁卖给供销社了。从延龄桥到老街南出口,按顺序有毛家、赵家、周家三座石牌坊,南来北往的外地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人们便把石牌坊周围称为牌楼底。

  后来,由于年代久远,受地面下沉的影响和龙卷风的摧残,毛恺和赵镗的石牌坊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毛恺牌坊的顶部被风吹掉一块,有了一个缺口;赵镗牌坊因地面下沉的缘故变得歪歪斜斜,其中一根石柱状如撑子把牌坊撑着,就像人用的拐杖一样。石门的后人们就用江山方言编了一首风趣的顺口溜:

  毛男儿孙太会嚼(近音字,意为自吹、显摆),

  牌楼缺个额(近音字,意为出现了一个缺口);

  赵男儿孙太会懈(近音字,意为嫳风、得意),

  牌楼做担拄(读diè,近音字,指拐杖)。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造公路拆掉了毛恺的牌坊;又因人民公社造屋,赵镗的牌坊与胡氏祠堂一起被拆掉了;周任、周积的“兄弟登科”牌坊被龙风吹倒了,当时在边上的许多社员见牌坊被狂风吹动,便拼命四散逃开躲避,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于是,石门的后人们又用江山方言加了一句风趣的顺口溜:

  周男儿孙太会隔(近音字,意为被人得罪而不高兴),

  牌楼倒过脚。

  如今,石门街的三座石牌坊都不存在了,并且1983年底更名的牌楼底村也于2008年与邻村合并为泉塘村,但原来那些范围,石门人还叫牌楼底。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郑小林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