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毛泽东祖先的故事(氏前祖)之四 少康中兴公刘乐

来源:今日江山    作者:del_user_4409     时间:2011-02-25 09:05:32    「我要投稿

  不窟的儿子叫姬鞠。姬鞠的儿子叫姬陶。不窟死后,姬鞠和姬陶组织了卫队,决心与戎人狄人斗一斗,以保护家园和财产。果然是有备无患。第二年春夏时节,戎人狄人几次小规模的侵犯,并没有捡去多少便宜,姬陶的卫队却打出了名气。秋收之后,戎族近百人来抢劫,也没有抢去多少东西,反而丢下几具尸体。第三年,相安无事。有邰人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光阴似箭,到了公刘时代,戎人狄人联合起来掠夺,有邰人生活又不得安宁了。这年晚秋的一天,戎人狄人来侵犯,青一色的彪形大汉,足有三百多人,来势汹汹,杀气腾腾。特别是狄人的马队,横冲直撞,势不可挡。拼命奋战了一天,公刘的卫队敌不过,死伤过半。父亲姬仲也身负重伤。房屋被烧毁许多,猪羊被打死杀光,村寨内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好在牛马放牧没有归来,损失不大;粮食藏在山洞里,抢走不多。傍晚,公刘跪在父亲床前说:“这里不能长住了……”姬仲唉声叹气,含着眼泪点点头。

  经过实地考察,公刘决定举族迁居。三个月后,公刘率领全族人马离开故乡。他们渡过渭水,搬迁到豳地(今陕西彬县)。公刘把粮食和种子分给各家各户,请父亲姬仲亲自领导当年的农业生产。他自己带领一支青壮年队伍建居舍。他们夜以继日地挖山洞,搭房子,让人们很快地安居下来。然后,公刘领导人们齐心协力地建设新家园。他们有计划地在河边原野上开拓田畴,划分疆场,分配土地,不断地改进农业生产工具,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这样,一年又一年,他们逐步而安稳地过上了农业村社生活。邰地的一些他族人氏,也因为经不起戎人狄人的侵扰,纷纷投奔公刘,陆续迁徙到豳地来。公刘热情地接纳他们,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发展生产。这样,公刘领导的人群迅速庞大起来,人多势众,超过了邰地时代的任何时期,兴旺发达。

  联系社会政局,公刘举族迁居遇上了好时机。太康失国后,儿子中康成为傀儡。中康死后,儿子相也是傀儡。“因夏民以代夏政”的有穷氏首领羿,善于射箭,武艺高强。他向西发展,大败戎人与狄人。后来,羿的亲信寒浞杀死羿,夺取夏政权。同时,篡夺了羿的氏族和妻室。接着,寒浞命令儿子浇灭掉夏的同姓斟灌、斟寻两族,杀掉了夏后相。寒浞的行为引起夏人的普遍不满和反抗。夏后相的妻子逃回娘家,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以后,娶了有虞氏首领的女儿做妻子。并且,他依靠夏民和夏臣,消灭了寒浞及其儿子浇,重新掌握了夏政权。这在史书上称作“少康中兴”。“少康中兴”反映在经济上是重视农业,发展农业。这与公刘的思想很吻合。有邰氏也是夏民。公刘认为:从此以后,夏民可以安居乐业了。

  《诗经》真实地反映了这段历史,对当时的村社生活也有真实的描写。如《周颂•公刘》篇,详尽地叙述了公刘他们从邰地迁徙到豳地的盛况:记述首领与群众一起开荒辟土、建房定居的经历,歌颂他们勤劳创业的事迹和精神。“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那种团结、紧张、欢乐、和谐的场面历历在目。又如《豳风•七月》篇,第一章总括全篇,从冬寒到春耕;第二、三章描写妇女养蚕;第四章描写农闲冬猎;第五章描写准备御寒过冬;第六章描写副业生产;第七章描写农人服劳役;第八章描写首领与群众共进春节欢宴,互相敬祝“万寿无疆”与“身体健康”,全面地反映了农奴制初期生动活跃的村社生活。

  《史记》对这段历史评价很高。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写道:公刘振兴后稷弃的事业——务农耕耘,使得行者有旅资,居者有积蓄,百姓非常拥戴他。他们向往他,成群结队地归顺他。周道的兴旺从这里开始了,所以诗人用歌乐赞美公刘的功德。

  少康中兴公刘乐。公刘与族人相依为命,自强不息,为振兴祖业奋斗不止。他不愧为毛氏世家氏前祖中的一位杰出人物。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隋盈盈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