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游记:“江山”如此多娇

来源:人民网    作者:del_user_4405     时间:2011-02-12 15:00:45    「我要投稿

  江山,衢州市辖下的县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仙霞山脉北麓,浙、闽、赣三省交界,远离繁华都市的山水间,必然有许多奇事发生,短短的两天行程我们就领略到了江山的奇山奇事奇镇奇人。

  一、登江郎山

  江郎山是江山境内的一座奇山,古称金纯山,海拔824米,是喜玛拉山雅板块挤压所致,属典型丹霞地貌,被专家誉为“中国丹霞第一奇峰”。

  远远望去,江郎山群山苍莽,林木叠翠,进得山来,一阵阵凉风扑面袭来,山上竹木森森,野花灿烂。望着没有尽头的蜿蜒石阶,有几个人早已知难而退。我们顺着山谷间的石阶盘旋向上,不久就气喘吁吁,人也三三两两了,等到了一个平坦所在,大家顾不得石阶是否干净,统统坐了下去,还没坐稳,猛抬头,江郎山最为壮观的一景,号为中国丹霞第一奇峰的“三爿石”一下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只见山巅的这三爿巨石拔地冲天而起,如“川”字直插云霄,形似石笋天柱,状若刀砍斧劈,蔚为壮观。

  大家来了精神,一路狂登,来到了一条宽二三米、长约三百米的峡谷,这就是“三爿石”中的亚峰和灵峰间的“一线天”,被称为全国一线天之最,两峰壁立如削,高也有三百来米,置身其间,仰观天开一线,俯视地裂一隙,颇有日月远逝,长天失色的味道。据说如果是雨季,崖顶之水弹珠溅玉般往下泻,一排排水帘从天而降,其壮观景象一般很难在别处看到。

  走出一线天,豁然开朗,强烈的太阳光直射地面,我们顾不得陡峭的不平的石阶一口气爬到了山顶平坦之处,人人气喘如牛。

  在这个平坦所在,能清楚地看清“三爿石”的全貌。正如古代诗人辛弃疾对江郎山所描绘的: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把江郎山带入了神话:很久以前,江郎乡住着一户人家,有江氏三兄弟。一天,天上的须女仙子下凡人间,结识了三兄弟,彼此间顿生爱慕之情。须女仙子说如果父母同意就下凡嫁于三兄弟中的一位。痴情的江郎三兄弟就站在高山之颠,守望着返回天庭的须女仙子的归来,日久天长,仙子终于没有来,而他们则化身为三爿巨石,留下了江郎与须女的千古绝唱。

  导游将这个美丽的神话击的粉碎:刚才我们的登山只是一个热身操,下边要登“三爿石”中最大的峰---郎峰。

  耸立在我们眼前的郎峰,完全是个倒U字型,悬崖绝壁,无遮无拦,人工凿通的登山盘道悬挂于绝壁之上,迂回盘旋,有如空中云梯。只一望,便脑袋轰轰,大家纷纷说:投降了!

  我们几个说,爬几步吧,实在不行,就下来。不料导游说,不走回头路。无奈,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只好一个个向上爬。石阶窄处不足尺,宽处不足米,有几处顶上不住地滴水,一会穿越水击,汗水和水滴把衣服沾在了身上,一会遭受阳光强射,晒的头昏脑胀。而有几处就是空中云梯,铁架牢牢钉在悬崖上,仰望千寻绝壁,俯瞰万丈深渊,一步一步,胆颤心惊,一不小心就有凌空之势。我拿出相机无乱拍了几张半山腰的风景后就顾不得欣赏了。

  即使是这样的绝壁悬崖,还有许多生命顽强地与山石为伴:小树在石缝中昂首挺胸,海棠展示着她粉红的花儿,屋楞草将石壁装点的金黄……

  3500多级石阶是在意志与力量的碰撞中爬完的。好几个同伴在离山顶不远处坐下了,直接下了下山的路。

  在山顶,我们碰到了一群老人,老人们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们只用了35分钟就到达山顶了!其中年纪最大的已有75岁了。这让我们汗颜!

  山顶开着一家小卖部,把山下的物品背到山顶,需要怎样的毅力和劳力?

  一条短信让大家乐不可支:欢迎你到上饶来。原来山顶的江西上饶移动信号强过了浙江衢州。

  在山顶观赏了一番目穷千里的风景后,大家沿着倒U字型下山。相对于上山时的南边石阶云梯,北边的更险,而由于上一天“珍珠”台风影响的后遗症,北边悬崖泉流不止,石阶扶手全部湿透,更是险上加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霞客游记》中描写江郎山是“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实在形象的很哩。

  然峭壁间云雾弥漫,烟岚迷乱,霞光陆离,虽一步一险,却是一移一景,让人真正体会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的意境了。

登江郎山最大的收获是战胜了自己!

  

  二、仙霞古道和二十八都镇

  一千多年前,黄巢起义军沿仙霞岭砍山伐道七百里,成为当今著名的仙霞古道。

  仙霞古道又称江浦驿道、浙闽官道,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是“海上丝绸之路”一条重要的陆上运输线,自两晋到明、清,中原入闽路线多经运河达钱塘江、溯须江至江山,逾仙霞岭到浦城,然后下南浦溪、建溪、闽江至福州、泉州等港口。是京(城)福(州)驿道极其关键的一段,史称“浙闽咽喉”、“东南锁钥”。

  仙霞古道相对于西藏的茶麻古道有着更深的意义。茶麻古道靠马帮来运输,而仙霞古道则完全是挑夫凭脚力,一个挑夫通常挑200来斤的担子,走上几天。而挑夫通常是当地人,在长长的挑途中,为排泄寂寞和劳累,大家高唱号子,互相照应,形成了江山人特有的合力和胆识。为江山出奇人埋下了伏笔。

  仙霞古道上的仙霞关与剑门、居庸、辰笼合称“中国四大名关”。可惜由于时间的缘故,我们没能领略仙霞关的雄姿,只在去浮盖山的路上瞻仰了古道上另一个重要的关卡,与福建交界的枫岭关。当年关上烽火硝烟四起,蒙古铁骑、满洲八旗从这里挥戈南下,郑成功含泪撤军等等悲壮的历史,已掩没在绿草丛中了。两重石砌的关门,没有想象中的雄伟险峻,那么低矮,那么不起眼,几乎忽略而过。关下是福建境内,关上为浙江地盘,关上古木森森,翠竹幽幽。

  廿八都镇是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关隘,北宋设江山四十四都,此地排行第廿八,得名廿八都。一千多年前,这里因战争而辟,伴随着的仙霞古道的生息,东南西北各式各样的人聚集到这里,他们带来了河南的婚嫁礼俗,带来了云贵的食物蔬菜,带来了闽川的衣着习惯,带来了赣皖的建筑风格,也带来了不同的语言文化,800多户4000多人口,142个姓氏,说着13种方言。

  如今,古道上的商旅早已走进了历史的典籍,廿八都昔日的辉煌只能从浙式、闽式、赣式、客家式、欧式等36幢明清古建筑中找寻,这些古建筑成为廿八都一道道风景、一座座丰碑、一部部手稿,让我们看到历史、文化、自然三位一体的交融。

  导游的介绍让我们对于这个千年历史小镇肃然起敬,继而又产生出无限困惑:在那个恪守宗祠、尊奉族制的封建社会,廿八都是如何从容地让140多种姓氏、10来种方言有序交织在一起,继而进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在打破了以宗族血缘为主体脉络的繁衍居住习惯后,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维持廿八都的民间秩序?或许这是一件非常简单、无须多作解释的事:因战争走到一起的人们在厌倦了战争之后,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们在懂得安宁的可贵之后,便真正地把这山、这水、这人,当成了自己的故乡来营建、来爱护。于是,他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于是他们“蒸梨共灶、浇瀣同渠”,心满意足地过起了或清贫守道,或乐善好施的快活日子……

  三、浮盖山观石

  浮盖山又名盖仙山,位于廿八都镇南边9公里,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它犹如一条尾摆西北、首向东南的巨龙,雄踞在闽浙赣三省边境。浮盖山属花岗岩地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形成了奇峰突兀、怪石漫坡的独特景观,再衬托以郁郁葱葱的苍翠松柏,四季不凋的淙淙涧泉,大自然伟力在闽浙赣三省边境造就了这片奇秀的山川。

  眺望浮盖山峦,山色青青,峰峦叠翠,千姿百态的磐石忽隐忽现,如同下凡的仙子穿越林间,神秘,向往!

  导游说有二条路可以通往山顶:一条是沿着新开发的登山石阶向上走,一条是经磊石堆成的自然山洞,前者平坦,后者冒险。

  果然,在经过枯枝叠压和裸露根系突兀地面形成的小径后,进入了磊落的怪石堆叠而成的不计其数的怪洞,穿过一个又一个,有时豁然开朗,有时仅能侧身,有时猫腰缓行,有时高不可攀,需要借助高高的木梯,有时黑不见人,待适应后才能略为感觉脚下的石头。

  洞内云雾轻笼,泉水潺潺;洞府深处,古藤缠石,野草漫道,老树的根须成了亘古的天然帘帐,一如一个沉睡千年的梦。据说当年日本高僧空海大师赴长安取经,在此走过了他到中国最为坎坷的一段旅程。

  出得群洞,转入翠绿的树林,阳光从茂密的枝叶中细碎地洒下,把脚下的路衬得忽明忽暗。但见一堆大大小小、挤挤挨挨的岩石间,一丛芭蕉在阳光下逼绿青翠,泛着光芒。大自然的神奇、大自然的力量在这里显露无异!

  走过几段盘山石阶,三块上下重叠的巨石,凸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有名的“三叠石”。在这里已经能清楚地望得见浮盖山顶了。远远望去几块巨石堆为一体,最上边一块犹如杯盖,若浮若动,故名浮盖。徐霞客曾慨叹浮盖山“怪石拿云、飞霞削翠”。

  从三叠石到浮盖山顶,仍有二条路,我们继续穿行洞隙。下了一个坡再上一个坡,再下一个坡,如此反复,终于到达洞群。这些巨石形态各异,有的如神龟探海,有的有如群象朝拜,有的如将军出征。转弯抹角穿行于洞隙间,时而跳跃,时而攀登,时而挪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俨然与古藤老树与怪石洞群浑然一体了。

  终于到达浮盖山顶了,大家如孩童一样欢呼雀跃。巨大的山石裸露在山顶,灰黑色的外貌透露着它的伟岸,显示着它久远的历史。阳光直射的巨石上边,热烈而刚强。天空,那么高远,那么纯静;大地,那么辽阔,那么安宁,人世间的一切此刻皆化为了虚无。

  此时的我们,那么渺小,那么无助,就像天空中飞过的一群小鸟,找寻落脚的枝杆;更像不和谐的章节,在优美的乐声中显得异常突兀。一切,就像一个梦……

四、访戴笠故居

  

  在江山的保安村,一幢由国民党军统局长戴笠于1943年亲自审定设计图纸建造的故居,引来了八方游客。这是外表看是一座粉墙黛瓦、木结构的普通民宅。如果没有导游的介绍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走进大门是一座二层楼,往里走,却稀里糊涂地变成了三层的建筑,最下层是一个小暗室,当年戴笠在家遥控指挥的所在。楼上各房间窗户至少二个,窗户都是隔层的,如北方保暖的二层窗户,房间间间相通,好似九连环,相互迂回。门的上方设有暗格,是藏武器的地方。

  据说,解放后,戴笠故居被作为当地政府的办公场所,人们上上下下一直走的楼梯是一个明梯,却不知道背后还有一个暗梯,机关枪驾在暗梯里,时刻警惕着。有一天一群小孩子捉迷藏,不小心碰动了墙上的机关,暗门转动后,出现了一个暗梯,暗梯藏在明梯后,呈螺旋状,仅容一人侧身而过。

  戴笠本名春风,三十岁考黄埔时更名戴笠,字雨农,取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日后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由戴笠带出的江山人中将军有二十多个,校级军官一百多个。这或许就是当年仙霞古道所诞生的合力吧。

  戴笠于1946年空难去世,他的继承者毛人凤也是江山人。于是江山军统,与奉化总统、湖州中统、青田将军,并为中华民国时期浙江之“四绝”。

  戴笠的形象包含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方面。对于中国大陆的共产党人,他完全是一个邪恶的象征,魔鬼的化身。而起码对于在台湾的一些国民党人来说,他一直是个英雄人物:这位“间谍王”也许把中国从最凶恶的敌人那里拯救了出来。或许,不把戴笠从这两个极端来看倒能更好地表现他的复杂性。章士钊先生对戴笠的评价或许比较客观: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峰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