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东儒”、“和睦”地名的来历

来源:今日江山    作者:del_user_4407     时间:2011-01-28 10:14:52    「我要投稿

  清湖镇东儒村,位于清湖镇政府以南7公里处。乡镇撤扩并(1992)前,原属和睦乡,北距和睦2公里。东儒古称中睦,和睦古称下睦。至清雍正八年(1730),中睦改称东儒庄,自此称东儒至今。东儒以柴姓、毛姓为主,和睦则以陆姓、王姓为众。

  和睦旧曾称陆家,因人称“陆象山”的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其五世孙陆文美,自江西金溪县延福乡陆坊迁入,而命名自己所居之地为“陆家”。陆氏自江西金溪迁徙须江下睦,迄今已有740年以上的历史了。

  和睦另有一支王姓居民,于元至元中(1264—1294)自浙江睦州迁入,其祖上王启绪,先迁中睦(当时尚未有此名),传三世至王仲镇,又从中睦迁下睦。王氏自浙西睦州迁徙须江下睦,迄今有640年以上的历史,比陆氏约迟百年。

  因王氏睦州始祖王斌曾任睦州功曹,又举家定居于睦州东门八角井,故当传至后世同知公王仲镇,自洪武初由东儒徙迁于陆家时,就将所居地命名为“下睦”,而将东儒命名为“中睦”,意为此“睦”为“睦州”之下。如此,即以迁徙路线,将睦州视为上睦,东儒视为中睦,陆家视为下睦。这就是中睦、下睦地名的来历。

  再说东儒,又有一支柴姓,其始迁祖系原京城总管柴邦璠(字伯珍),于南宋初(1155),从衢州迁入中睦定居。迄今已有850年以上的历史了,均比陆氏、王氏为早。

  东儒柴氏,明永乐年间,又出了个柴兴(字则成),中进士,官至左春坊右中允、赐翰林学士,在宫中教授太子读书,“捷南宫而训储贰,厥后文人辈出,丁粮繁盛”。后世柴氏就将中睦改为“东儒”,“东儒”即“东宫授儒”之简称。据《中睦柴氏宗谱》载:“东儒,清雍正八年称利宾乡东儒庄,自此称东儒至今。”由此可知,清雍正八年以前,东儒是称中睦的。地名估计是清雍正七年改的,因该年中睦柴氏正好续修宗谱。然而,据《须江下睦王氏家谱》载,“东儒”另外还有一个名字叫“王师垅”,这应该与“东儒”是同一个意思,因为太子之师,亦即是“王师”。估计“王师垅”这个地名的使用,要比“东儒”为早。

  采访东儒村中老辈人,问东儒缘何得名?均会说:北宋欧阳修曾为该村题“圣门儒宗”匾,因此而得“儒”之雅名;至于“东”,则说村子坐落于和睦溪之东,因得“东儒”之名。

  然而,细考之,东儒柴氏,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方从衢州迁入中睦定居,欧阳修乃北宋人,即使欧阳修真为柴氏题了此匾,那应该还有一个比东儒更早的柴姓居住地叫什么“儒”才是。因为,欧阳修为“该村”题匾时,柴氏尚未到中睦。另外,从地图上细看,东儒应处于长台溪之北,虽也是和睦溪之东,但与和睦溪则相距更远一些。故此,东儒得名于“北宋欧阳修曾为该村题‘圣门儒宗’匾”之说,似乎牵强了些,附会的成分也多了点。

  民间另有一说法,亦可资参考。说的是,“中睦”、“下睦”常被人写成“中木”、“下木”,又因江山方言之故,“下”被读为“倭”,而“木”在江山方言里又称为“楸”(如“杉木”被称为“杉楸”),所以“下睦”在里人口中就被称为“倭楸”。因此,和睦地名的沿革,就由陆家而改为下睦,再由下睦——下木——倭楸——倭睦,直到后来雅化为“和睦”。

  同例,东儒的地名,亦从“中睦”到“中木”,从“中木”又到“中树”;因江山方言之故,“中午”被称为“东(音)日”,故“中树”就音变为“东树”;后柴氏将其雅化为“东儒”,取“东宫授儒”之意。在江山方言里,“树”与“儒”同音。

  地名的衍变如果不去考究它的源流,也就像宗族一样,到了后代,就不知其所自出了。反之,如果深入挖掘地名的来历和沿革,就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峰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